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5章 世界殖民佈局,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55章世界殖民佈局
皇帝李察對軍隊在東印度群島戰爭中的表現,總體感覺滿意,偶有閃光點。
閃光點便是皇七十一子唐-李毅一手建立的帝國裝甲師,在決定性的上英德拉吉利戰役中,打出了令世人矚目的表現。
皇帝李察當然知道灰狼裝甲車是未來陸戰主力坦克的雛形,也是未來世界陸軍主戰兵器發展的方向,前景極其光明。
但他並沒有給予過多關注,給予特別支援,始終是唐-李毅在那兒努力的折騰,搞出了一個帝國裝甲師的裝備規模。
此戰過後
平西親王唐-李信親自上書舉薦,力呈在皇家禁衛軍和皇家陸軍中發展裝甲力量的優點和詳細計劃,提出了重點表彰唐-李毅准將。
平西親王的奏章,在帝國軍部和政府一路綠燈,呈送到御前後,皇帝李察提筆批閱了一個“可”字兒,多一個字都沒有。
帝國裝甲師也沒有因為此戰而獲得榮耀稱號,成為響噹噹的王牌師之一,一切都淡化處理。
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皇帝李察不想過分凸出裝甲力量的作用,因此改變世界陸軍發展程序乃至於當今世界局勢,引發不必要的後續變化。
從宏觀層面來看
區區裝甲裝備的優勢,完全不能抵消掌握世界未來趨勢先見之明帶來的巨大紅利,屬於捨本求未。
皇帝李察站在世界棋手的高度,立足於大唐帝國未來數十年長遠的戰略規劃,對一項兩項技術領先根本不在意。
就算不掌握先進武器的優勢,在戰爭中多犧牲數萬或數十萬人,那又能怎麼樣呢?
世界強國之間的競爭,並非一兩項先進武器就能徹底改變,而是地緣政治的較量,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的長期競爭,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各方面,非一蹴而就。
這需要長達數十年甚至更久的戰略規劃,一步步的晉級,一步步的夯實國力,最終才能攀登世界巔峰。
大唐帝國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做的,即便經濟實力問鼎世界第一寶座,但是在對外政策上依然保持謙遜和低調,跟隨著英國的腳步亦步亦趨。
國內很多強硬的民族主義者,高呼大唐帝國應該成為世界的另一極,以最符合民族利益的擴張政策為主導,在世界上發出自己不一樣的聲音。
想法是好的,但過於激進和理想化。
19世紀末,依然是歐洲白人為主導的世界舞臺,大唐帝國在北美的崛起也無法改變這一點,更不可能與世界大勢相抗衡。
治國之道,在於潤物細無聲。
這不是比拼誰嗓門大,不是比拼誰刺頭,不是比拼誰更強硬激進,也不是比拼誰野蠻擴張,這都是走上了歧路。
一張一馳,蘊含的都是智慧。
現代歷史上反面典型很多,素有“歐洲裹腳布”之稱的波蘭,就是典型的刺頭國家。
波蘭王國在強盛時期入侵普魯士,佔領莫斯科,扶持新沙皇,結果被德俄二國聯手瓜分,如今已滅國了。
義大利王國的嗓門大,看到別的歐洲國家殖民眼紅了,到處嚷嚷著要這要那。
又是要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又是於1894年底大舉入侵衣索比亞,奉行大舉擴張殖民政策。
結果入侵的義大利軍隊被衣索比亞人打得滿頭包,總計1.7萬義大利軍隊死傷1.1萬,被俘4000餘人,落後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傷亡只有四五千人。
這是歐洲國家在現代殖民歷史上第1次輸得如此慘,還是敗給了東非的衣索比亞皇朝。這簡直丟盡了白人的臉,義大利因此也成為了歐洲的笑柄。
反面典型中還有沙俄,其歷次向西野蠻擴張,都程度不同的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