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5章 世界殖民佈局,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約3.7萬餘人的華裔移民,基本上掌控了當地商業和運輸業,掌控了經濟命脈。

阿曼王國的人口極少,迄今為止也只有17.6萬餘人,華人在當地佔比超過兩成以上,以從事農耕,牧場和商業運輸為主。

下一步,要繼續加強對阿曼王國的滲透,尋找時機顛覆當地的王權。

阿曼王國和伊朗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的入口,這裡是未來的世界油庫,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在皇帝李察心中,阿曼王國聯同葉門,以及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東海岸,今後全都是帝國疆域的一部分。

量變引發質變,如今潛移默化的滲透即可。

大唐帝國不追求控制阿拉伯半島北部地區,包括約旦,敘利亞,黎巴嫩,貝魯特和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這些地中海沿岸地區太敏感了,也是歐洲強國爭奪的焦點地區。

但這個未來的世界油庫一定要掌控在手中,霍爾木茲海峽要掌控在手中,那麼必然要控制阿曼王國和葉門地區。

因為阿曼王國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的入口,葉門地區扼守著歐亞航線中曼德海峽的紅海入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極具地緣戰略意義。

在未來的世界霸主寶座爭奪中,這些都是極具分量的籌碼。

目光掃過阿拉伯半島之後,皇帝李察視線下移,停留在葡屬莫三比克和世界第四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周圍,陷入思索中……

如今大唐帝國進入了擴張殖民的新階段,視線放在了完善世界性殖民地佈局上,所以非洲這兩個地方,引起了他的關注。

在柏林會議後,歐洲各國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被殖民的非洲地區從原本的百分之十幾狂漲到八成以上。

英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是這股瓜分非洲殖民狂潮中的最大得益者。

這其中

法國佔領的殖民區面積最大,從北部非洲到中部非洲,乃至於南部非洲,法屬殖民地星羅棋佈,總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里之巨,佔據法屬殖民地的一多半以上。

英國實現了從南非到埃及的縱貫南北殖民地構想,德國拿下了德屬東非和德屬西非共計110多萬平方公里殖民區。

而比利時成為最大贏家,在與法國的爭奪中得到英國的大力支援,獲得了資源豐富的剛果河流域,總面積高達234萬平方公里,是整個非洲的綠肺。

剛果河流域擁有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地區,盛產黃金和熱帶作物,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最具價值的殖民區之一。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親表弟,他的父親是女王的舅舅,如此親近的關係,英國人當然要全力幫助比利時王國了。

要不然

憑藉比利時這點兒小身板,拿什麼和法國去爭?

至19世紀末,非洲唯一尚具有獨立自主地位的是衣索比亞皇朝,其他地區大多被殖民,只剩下一些內陸貧瘠地區無人問津。

大唐帝國當然不會去爭那些內陸乾旱沙漠地區,原本對殖民非洲興趣就不大,

要爭,就去爭那些好地方。

大唐帝國皇帝李察首先看中的就是莫三比克,這裡位於南非的北部,德屬東非的南部,隔著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島遙相對望。

莫三比克擁有整個非洲第二大熱帶雨林地區,僅次於剛果河流域。

全長2660公里的贊比西河中部和下游全都位於莫三比克境內,大大小小的河流數百條,水利資源極其豐富。

該地區6成以上的面積被廣袤的森林覆蓋,擁有儲量巨大的各種礦產資源,氣候溫和適宜,而且擁有長達1500公里的內河航道,世界級地理條件的馬普托海港。

在莫三比克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