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0章 有力舉措,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佔領波哥大以後,主要的任務是維持殖民統治。
經過一番籌備,南方軍團於1874年初推了以德爾索諾將軍為首的傀儡偽政府,建立了“哥倫比亞民族武裝力量”的僕從軍,簡稱“哥民武”,全軍上下約6.2萬人,皆是從俘虜中挑選出計程車兵。
為什麼不一步到位成立海外省呢?
這樣的政治決策顯然不是南方兵團主導,而是來自帝國政府,甚至大明宮的最高授意。
對外殖民是一項精細活計,可以說是大有玄機。
在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共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唐國等新老對外殖民國家,其殖民成就高低不一。
最成功的範例當屬英國,算是老牌殖民國家中的優等生,其殖民統治的特點就是以夷制治,用公司化的經營投入最少的殖民成本,獲取最高的殖民利益。
世界知名的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就是英國人的手筆,已經為歷史所證明非常成功。
跟著英國學的荷蘭,比利時都屬於間接殖民這一類,但是卻沒有學到內中三味,表現差強人意。
英國的殖民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願意投資,在印度,新加坡,檳榔嶼,馬來西亞,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等一系列殖民地中,根據地理條件不同,制定了發展鐵路、公路以及港口基礎設施的舉措,因地制宜的發展初步工業體系,使其具備較強的自給自足能力。
荷蘭與比利時則不同,這兩個殖民國家是限於國內人口基數太少,不得已而採取的“以夷制夷”政策,但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
只是大舉搜刮殖民地而不願意投資,其殖民地數百年依然處於較為原始的初步狀態,基礎設施極端落後,生產力低下。
荷蘭殖民者統治東印度群島就是這種情況,透過主要以華裔為主的移民和土著貴族大地主,來統治廣大的殖民地。
其治下的東印度群島殖民地200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也沒有什麼發展,工業一片空白,基礎設施更是極端落後。
從這個角度來看,荷蘭只能算勉強合格。
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則又是另外一種親力親為的殖民方式,這種殖民制度是直接派遣官員和軍隊維護殖民地,並且透過移民鞏固殖民統治。
法國在北非的利比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中南美洲都是採取這種殖民方式。
由於殖民歷史悠久,在新大陸出生的白人殖民者後裔是一個龐大的數量,甚至遠超本土,但這部分土生白人並不能得到歐洲本土的認可,甚至被視為與印第安人一樣低賤的奴僕。
真是這樣不公平待遇,嚴重傷害了土生白人的尊嚴和情感,由此引發 19世紀初遍及整個中南美洲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藉著西班牙王朝被法國皇帝拿破崙覆滅的動盪契機,中南美洲各國紛紛獨立。
從人文歷史上看
擁有七十多年獨立自主的歷史,殖民哥倫比亞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不能將所有的矛盾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拉攏一方,打壓另一方不失為明智的決策。
源於哥倫比亞是南美洲人口大國,全國人口約590餘萬,雖然經歷數月的戰火塗炭,總人口依然高達570餘萬,幾乎是三個半阿根廷那麼多。
在哥倫比亞人口,在新大陸出生的西班牙白人後裔約佔四分之一強,主要聚居在以首都波哥大為核心的周邊城鎮和北方沿加勒比海地區。
這部分民眾自由獨立精神較強,本世紀初,哥倫比亞及周邊秘魯,委內瑞拉等國的獨立思潮,就是以這些土生白人為核心推動,從而爆發了與西班牙人的獨立戰爭。
這是新大陸的西班牙後裔是哥倫比亞經濟的實際掌控者,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