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7章 不平衡,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遺憾的是我們戰略環境非常糟糕而複雜,要面對東方虎視眈眈的沙俄,英吉利海峽對面心懷叵測的英國,要面對重新武裝起來強大的法蘭西,暫時沒有餘力投入到全球殖民中去。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大唐帝國那樣獨特而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坐擁兩洋之利。深入掌控美國南北雙方政治形勢和經濟生活,在美洲幾乎可以肆意妄為。

身處於歐洲這個怪物房,德意志帝國面對的全是世界頂級的對手,這容不得我們分心啊!”

“親愛的首相先生,正是因為這點,才讓我格外的惆悵。”

“尊貴的陛下,事情不會總是這樣,德意志帝國正在迅速強大起來。”俾斯麥首相充滿信心的說道。

在德意志帝國內部,同樣有對內發展和對外殖民擴張兩種意見,俾斯麥首相就是前者的代表,他的政策牢牢限制了德國人邁向世界的步伐。

而這一點

引起了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強烈的不滿,在各種場合勐烈的抨擊俾斯麥首相保守政策,這讓他承受了很大壓力。

但俾斯麥固執的堅持既有政策,並且得到了德皇威廉一世的鼎力支援。

在俾斯麥首相的領導下,在相繼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勝利後,他的個人威望達到了頂點,成為整個歐洲聞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各種質疑聲才小了許多。

英、法、唐等世界列強每一次成功的擴張殖民,對德意志高漲的民族熱情都是強烈的刺激,讓他們眼紅心熱,垂涎不已,幻想著德國也能如此。

強烈的渴盼源自於實力,自從俾斯麥首相執政以後,便大舉開啟了德意志帝國的工業化程序,德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

從1867年至1873年,德國建成了近100座鍊鐵爐,煉焦裝置也由920個增加到1720個。

據統計,德國的生鐵產量從1866年的100萬噸,增加到1873年的200萬噸。鋼產量從1866年的10萬噸,增加到1874年的160萬噸。

普法戰爭的勝利,德意志帝國奪得了法國的重要工礦區阿爾薩斯和洛林,獲得50億法郎的鉅額戰爭賠款,從而大大增強了德意志帝國的經濟基礎,並掀起了新一輪深入工業化的熱潮。

德國工業化發展極其迅速,引進了大量唐、英等國世界先進機器裝置設立工廠,幾乎是快速奔跑著進入工業化國家,從國家體制看越來越像大唐帝國。

兩國有很多共同點;

都是君主獨裁製度,都設立了議會和內閣,法院三權分立,但所謂的議會和內閣只是皇帝的新衣,一種虛假的民主制度罷了。

真正的權力依然掌握在獨裁君主手中,這是一種國家帝國主義制度,在有力且正確的掌控者手中,國民經濟能夠得到超越性的飛速發展。

而權力掌控在野心家手中,則會走向不可預知的巨大災難(注;特指威廉二世)。

俾斯麥首相曾經做過駐大唐外交大使,深入的學習這個新興帝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並且為之震撼而心儀不已,慢慢的被帶偏了。

這種情況

不僅僅出現在德國,在大唐帝國的附屬國扶桑,琉球,蘭芳等眾多國家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苗頭。

執政德國後,俾斯麥首相對政治和經濟實現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減少了互相間的內耗,減少工會以及既得利益階層的阻撓,推進決策制度和加強市場經濟競爭,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而這一切,處處都留下了模彷的影子。

倫敦報刊譏諷俾斯麥首相是“拙劣的模彷者”“或許是個白皮黃心的雞蛋人”“跨大西洋親密關係,是俾斯麥先生給唐國皇帝最好的禮物”。

不管如何嘲諷非議,成功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