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0章 焦頭爛額的英國人,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跨大西洋遠征米利堅?
這一話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義大利王國政府可沒有這麼衝動,除了嚴辭譴責米利堅政府歧視性的移民政策外,並沒有過多的外交舉動。
但義大利反對黨領袖貝努埃-洛卡特利總是在利用各種場合,勐烈抨擊米國(北方)政府,以此贏得更高的社會關注度。
他表示;
“若是能夠當選,將親自率領8萬人的義大利遠征兵團遠征米利堅,登陸後一個月內兵力將達到30萬人,三個月達到80~100萬人,一舉蕩平米利堅國,重現古羅馬時期渡海征服英吉利島的輝煌……”
貝努埃-洛卡特利潛在的邏輯,就是定居於北美的800多萬義大利後裔,都是義大利遠征軍的忠實擁護者。
王師一到,從者雲集。
甭管這種大言不慚的論調是否可笑,關鍵是貝努埃-洛卡特利一個勁兒懟米利堅就是了,嘴一歪又把英國人帶上,引來了倫敦的強烈抗議,巴黎和柏林都表示嚴重關注。
弄得義大利王國政府只能出面闢謠,表示貝努埃-洛卡特利的言論只代表其個人。
義大利王國政府現在沒有,未來也無意對古羅馬時期的疆域提出領土要求,純屬誤會。
地處南歐的義大利人性格熱情衝動,言行舉止往往不考慮後果,只圖嘴上一時的痛快。
很多早期移民北美的義大利後裔,在歐洲本土幾乎沒有什麼親屬,也沒有什麼瓜葛,他們更加認同自己米國人的身份。
那種義大利遠征軍一登陸北美受到夾道歡迎的妄想,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白宮就此反唇相譏;“貝努埃-洛卡特利先生的羅馬帝國夢可以醒醒了,鑑於他本人明顯的移民傾向,還要帶領更多的義大利人來北美,所以不會被歡迎。”
這些區域性的國家間唇槍舌劍,沒有影響歐洲愈發嚴峻的整體形勢,自從沙俄帝國4月24日正式對奧斯曼帝國宣戰後,一眾巴爾幹小弟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緊隨其後,紛紛對奧斯曼帝國正式宣戰。
沙俄這個龐然大物悍然下場,集結了70萬大軍強渡多瑙河,以優勢兵力重拳出擊,拉開了第10次俄土戰爭的序幕。
戰爭全面爆發,幾乎讓大半個歐洲都感受到了沉重壓力。
戰爭就爆發在身邊,就爆發在國境之外,大量躲避戰火的難民潮越過邊境逃了過來。
距離是如此的近,感受如此的真切,自然引起了歐洲各國的高度關注。
奧斯曼帝國原本的軍事優勢立馬喪失,重兵集團被迫收縮防守要地,在沙俄帝國勐烈的攻勢中搖搖欲墜,盼星星盼月亮的盼著英國援軍的抵達。
這都4個多月過去了,英國除了派出一支皇家海軍艦隊進入黑海,警告沙俄不要越雷池一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按理說
巴爾幹地區距離英倫三島本土並不遠,透過海上輸送英國陸軍非常方便,可為何至今一兵一卒也沒有見到呢?
這與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第9次俄土戰爭)時期英、法、唐、撒丁王國(義大利王國前身)聯手彙集百萬大軍,痛揍沙俄軍隊完全不是一個畫風啊?
英國人其實有苦難言,針對法國的俄德奧三皇聯盟已經成型,這三大歐洲陸上強國抱成一團,極大的擠壓了英國人的戰略迴旋空間。
由於是沙俄主動出兵入侵奧斯曼帝國,所以並沒有觸動三皇聯盟的共同防禦機制,德奧兩國不用出兵參與戰爭。
但是三皇聯盟的體制,等於為沙俄設定了一個安全閥,保證其領土不受英法等世界列強的入侵,這大大助長了沙俄宮廷的囂張氣焰。
我能打你,你卻不能來打我。
簡單說就是這麼回事兒,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