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9章 實力猛增,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離主義猶如干柴遇見烈火,在適宜的環境下,迅速熊熊燃燒起來……
在中美洲
1869年4月爆發的古巴起義至今已持續整整8年,德賽斯佩雷斯總統率領著起義古巴人民,在叢林中與西班牙殖民者周旋了8年之久,現在進入了一個極為艱苦的時侯。
在原來歷史上
古巴起義者在既無友軍又無外援的情況下,與西班牙殖民者整整戰鬥了10年,造成西班牙殖民軍隊超過20萬人的傷亡,自身也承受了巨大損失。
在取勝無望的情況下,最終被迫投降。
現如今歷史不同了,古巴起義者得到大唐與南美洲各國陸續的援助,咬緊牙關與西班牙殖民軍隊血戰到底,寧死不投降。
這也直接導致現今的古巴內戰更加殘酷,更加血腥,損失也更大,人口從內戰初期的151萬劇減一半還多,只剩下70餘萬。
南美洲
1877年6月間,哥倫比亞新殖民區北部卡塔赫納和波哥大先後爆發印第安原住民大規模武裝暴動,大唐帝國的血腥壓榨是促成內戰的主要因素。
大唐帝國立刻對新殖民區大舉增援,對暴動地區採取鐵壁合圍的堅決鎮壓措施,所有原住民村鎮一概清除,不留隱患。
這些印第安原住民村鎮是躲藏在雨林中匪徒的重要補給點,只要這些村鎮存在,叢林裡的叛軍就能一直堅持下去。
南方軍採取的是徹底清空的策略,婦女兒童一律裝火車運走,反抗的男性當場予以擊斃,剩下的全都投入苦役營中。
這種無情的鎮壓措施,迅速清空了中南部的很多城鎮,也斷絕了叛軍的唯一生存希望。
在這些清空的中南部地區,只要出現當地投注印第安人或者土生白人,那麼一定就是叛匪,不存在第2種可能。
在對該地區進行大規模鎮壓的同時,南方軍團有意的封鎖了訊息,封鎖了道路,對沿途村鎮派駐軍隊長期值守,嚴禁一切生活物資流入該區域。
種種措施使得叛軍躲在叢林裡只能喝髒水,啃樹皮,很多人因為感染熱帶瘧疾,霍亂,腹瀉或瘟疫而悲慘的死去,力量損失十分嚴重。
剩下的人在絕望中,只能徒勞的去攻擊軍隊堅守的村鎮營地,悲慘的死在密集槍口下。
哥倫比亞內戰在世界各地戰火紛飛的情況下,顯得很不起眼,也沒有多少國家關注,就這麼悄無聲息的淹沒在歷史中。
實際上
大唐帝國皇帝對哥倫比亞內戰評價非常高,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新殖民區治安堪亂之戰。促成該地區的人口結構變化提前10年完成,在減少自身損失的同時,實現了重大殖民戰略目標。
這場歷時整整一年半的哥倫比亞內戰,在帝國軍隊戰史中著墨不多,新聞媒體報道不多,也沒有什麼特別重大輝煌的戰役,而是由數百上千場中小型戰鬥組成。
歷史上對這一段描述不多,大多草草一筆帶過,沒有什麼準確的資料和史料,後世對這一段歷史大多是猜測。
隨著鐵路和公路的推進,大唐帝國真正掌握新哥倫比亞居民區是在內戰後,華人移民潮大舉進入中部和北部地區,統治深入到每一個村鎮田頭。
南部軍區司令長官麥孝祖元帥在哥倫比亞內戰後,回到帝國中樞任職陸軍參謀總長,越過了幾位老資格的副總參謀長,據說真正原因是內戰中優秀表現得到皇帝陛下的特別青睞。
當然了這都是小道訊息,完全不足為憑。
一些當地社會名流憤怒的將麥孝祖元帥稱之為“哥倫比亞屠夫”“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安第斯惡魔”,認為它是導致哥倫比亞原住民人口劇減的罪魁禍首。
這些都是民間說法,甚至有些激進的說法引發了一些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