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3章 南方分裂五國,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權,這是米國收回國家主權的象徵性事件之一,具備相當重大的意義。

這同時意味著削弱了大唐帝國對米國的控制力,令其有一絲掙扎的空隙,這是要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履行戰後賠償責任之後,美國就有權利要求大唐帝國撤回駐軍,這是國際條約給予美國的權利,完全理直氣壯。

普法戰爭後

法國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便籌集了50億法郎的鉅額戰爭賠款,在國際壓力下德國不得不撤軍。

大唐帝國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但這裡面有個扯皮的地方。

那就是米國在內戰期間,大肆向國際借貸,共向國際金融借貸了13.75億唐元(含同等價值英鎊,法郎,馬克貸款),戰後組成“國際債權委員會”,重新商討債務的分期償還事宜。

這個問題,可是法國沒有遇到的情況。

戰後的美國金融秩序徹底崩潰,在大唐帝國主導的戰後金融秩序重整中,允許美國發行1:1兌換唐元的新版美元,稱之為“新美元”。

新美元就如同港元一樣不是鈔票,而只是唐元兌換券,依靠大唐帝國的信譽支撐起幣值,離開大唐帝國的信譽背書,分分鐘便會垮塌掉了。

發行新美元后,對舊美元的兌換比值一度,曾經高達2200;1,駐軍米國的大唐帝國士兵個個都是財主,少尉軍官一個月的薪水就可以在紐約曼哈頓買下一棟大廈裡舒適的4居室住宅。

總額高達13.75億的鉅額戰爭借款,其中有少部分利息高達13%甚至 15%,普遍利息也在8%~9%以上,可以說當時米國政府為了贏得戰爭也徹底瘋狂了。

這麼大一筆錢,想要維持如此高的利率償還肯定不現實。

戰後米國政府為了減少債務,被迫出售了世界最大的阿拉巴契煤田部分股份,紐約曼哈頓島,紐約港務局,具有百年曆史的費城港等一系列優質資產,幾乎遍及美國各大城市。

當時米國被打得殘破不堪,國際借貸者生怕血本無歸,大都不敢染指這些資產。

所以這些資產都被帝國皇室下屬基金打包收購,所得的錢款用於優先償還高息貸款,使美國的債務總額勉強下降到10億以下,具體是9.85億唐元。

這部分國際貸款經過長達兩年半的艱難談判,最終由“國際債權委員會”和大唐帝國領導的“金融重整工作組”達成一致。

這9.85億唐元債務由米利堅政府主體償還,大唐帝國主導的“國際海關委員會”擔保,約定償還利息為5.6%,償還期49年。

這筆沉重的國際債務,是米國政府揹負的巨大負擔,以其孱弱的政府收支根本不可能償還,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借短債還長債。

米國政府長期深陷國際債務沼澤中,經過多年演變,欠下大唐帝國各大金融機構的鉅額貸款就超過3.6億唐元,還有欠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的一堆爛賬。

在不知道通貨膨脹為何物的年代中,唐元的幣值與黃金掛鉤極其堅挺,這筆國際債務預計到本世紀結束前,米國能夠償還其中的1\/3就不錯了。

若大唐帝國為首的國際海關委員會失去權柄,撤回了駐美軍隊,那國際債務又怎麼辦?誰來擔保償還?

若米國分裂了,這筆國際債務由誰承擔?各自承擔的比例是多少?這都是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

英國不是主要債權國,在北美攪風攪雨的當然不在乎。

大唐和法國是主要的債權國,尤其是法國高利貸者幾乎佔據了債權總額的七成,絕不會允許米國就這樣倒下。

若是那樣

等於法蘭西再承受了一次普法戰爭的鉅額賠償,再厚的家底也撐不住這樣折騰。

所以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