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章 大唐速度,大唐皇長孫,南山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長安城因為大笨鐘這個新東西的出現而鬧的沸沸揚揚的時候,上海縣那邊也熱鬧非凡。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發展,上海縣已經有點樣子了。

至少一排排的平房,已經圍著上海縣縣衙開始分佈開來。

不少勳貴世家的船隊,也已經開始從事捕魚業了。

雖然還沒有掙多少錢,但是至少是不用擔心虧本。

最讓劉仁軌感到高興的是上海縣的人口數量,已經正式的超過了十萬人。

這個增加速度,是非常誇張的。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大唐,大部分的縣,其實都還沒有十萬人呢。

也就是上海縣這邊大量的捕撈了海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吃飽肚子的問題。

去上海縣,有肉吃。

去上海縣,有錢掙。

去上海縣,發家致富。

在這些口號的宣傳下,附近州縣許多貧苦百姓都拖家帶口的來到了上海縣。

為了安置這些來到上海縣的“流民”,劉仁軌這段時間幾乎都忙得腳不著地。

好在這些人的要求很低,只要有個落腳的地方,不餓死,他們就滿足了。

這樣就簡單了。

利用混泥土和青磚快速的修建一批房屋,把大通鋪搞出來,立馬就可以安置大量的人手。

進一步來說,可以修建一批獨立的小平房,分配給願意進入到各個作坊或者出海的人員。

造船作坊,曬鹽作坊,水泥作坊,青磚作坊……

各種各樣的作坊,倒是可以吸收一大批的人手。

“劉縣令,曬鹽作坊那邊昨天已經正式出鹽了,您要不要過去看一看?”

上官儀這段時間也覺得如夢似幻。

本來作為渭水書院的一名學員,突然之間被安排跟著劉仁軌來到上海縣。

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自己都沒有想明白是怎麼回事。

不過到了上海縣之後,事情太多了。

他也沒有心情想那麼多。

各種各樣的新式捕魚方法,讓他看到了上海縣發展的希望。

之後將作監和工部的人員過來開始修建造船作坊等各種各樣的作坊,更是讓他看到了上海縣的發展潛力。

而當上海縣的人口在幾個月內就突破十萬人的時候,他就更加清楚,自己的希望就在上海縣了。

“終於出鹽了?太好了!走,我們過去看一看!”

鹽巴不是很起眼,但卻是生活不可缺少的。

雖然青海城那邊因為茶卡鹽湖的原因,大量的出產精鹽。

但是從青海城運輸到上海縣的話,運輸成本比鹽巴本身的生產成本都還要高。

如果只是用來食用,百姓們倒也勉強還能接受。

但是如果大規模的購買用來醃製鹹魚的話,那就有點不划算了。

雖然海魚跟河魚的情況不同,價格不應該相提並論。

但是如果你海魚的價格比河魚高太多的話,那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百姓們肯定是捨不得花費更多的錢財去購買的。

所以利用海水來搞海水曬鹽作坊,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一方面,海水曬鹽的成本不會比茶卡鹽湖那邊高,大家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甚至規模搞的大的話,海邊的鹽巴是要更加便宜的。

再加上這裡的鹽巴又節約了運輸成本,可以說是對捕魚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這個作坊還真是神奇,要說海水是鹹的,以前也有人煮鹽,但是總是有點苦味。

可是這個曬鹽作坊確是有辦法讓海鹽變得不苦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家有五小寶:相公好凶猛(大結局)

藍小鬱

大唐:李世民的頭號打手

黑五類

綜影世界奪美,我繫結了主角

一點飛上天

大明孽子

南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