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加稅?,大唐皇長孫,南山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致富,先修路?”
李承宗這個新穎的說法,讓李淵等人都眼前一亮。
雖然世家大族對於經商掙錢,都是藏著掖著。
儒家更是把商業貶的一文不值。
但是到了他們這個位置,自然知道致富對於大唐朝廷,對於大唐百姓來說,其實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畢竟,朝廷不管是落實什麼政策,基本上都是需要花費錢財的。
“沒錯,要致富,先修路!
商品的流通,對於大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很多人覺得商人低買高賣,不事生產卻是掙著大錢,覺得這是不正常的,應該嚴厲打擊的。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舉個例子,一個農戶家有好幾棵桃樹,到了桃子熟了的時候,他們自己根本就吃不了那麼多的桃子。
這個時候,要麼就是把桃子送給領居們吃,要麼就看著它,任由它變壞。
但是領居們很多也是種了各種果樹的。
如果有商人去收購這些桃子,哪怕是價格比較便宜。
對於農戶來說,也算是多了一個收入。
而商人低價收購了這些桃子之後,運輸到州縣裡面售賣,從中掙一筆錢。
這樣一來,州縣裡頭沒有辦法種植果樹的百姓,也能吃到桃子。
商人能夠掙錢,農戶也能掙錢。
這樣的事情,損害了誰的利益嗎?”
李承宗這麼一說,眾人都不知道怎麼接了。
是啊。
這樣的一個買賣,損害了誰的利益嗎?
農戶?
商人?
還是購買桃子的百姓?
亦或是朝廷受到了什麼損失?
都沒有啊!
農戶掙錢了。
商人掙錢了。
百姓興高采烈的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沒有掙錢,但是也開心了。
至於朝廷,農戶、百姓、商家都得了好處,這不就是相當於朝廷得了好處嗎?
治下的百姓都安居樂業,這不就是朝廷希望看到的局面嗎?
“世子,你只說了這種比較理想的場景。
實際上那些商人可沒有那麼好心。
就比如江南的一些養蠶的農戶,他們就是靠著養蠶為生。
但是商人來收購蠶繭的時候,往往卻是不斷的打壓蠶繭的價格,導致百姓辛辛苦苦的折騰了一年,卻是連個溫飽都很難滿足。
而這些蠶繭被加工成絲綢之後,價格暴漲,商人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這種原本屬於農戶的利益,全部都被商人拿走了。
如果朝廷不打壓這樣的行為,豈不是放任商人欺負農夫,豈不是助紂為虐?”
蕭瑀這個反駁,讓李淵和鄭善果聽了頻頻點頭。
好像也有道理啊。
“蕭公,你說的這個情況,恰恰是商業不夠發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試想一下,大唐的絲綢暢銷全國,暢銷全世界,每年的絲綢都供不應求,甚至價格還在不斷上漲。
這個時候,願意去投資絲綢作坊的商人,肯定是會增加的。
想要去農戶手中收購蠶繭的商人,肯定也會增加。
原本一個農戶手中的蠶繭,只有一個商人去收購,價格基本上就是這個商人說了算。
這個時候,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會損害農戶的利益的。
但是如果有好幾個商人搶著收購農戶手中的蠶繭,您覺得這些商人還會隨意的壓低價格嗎?”
要跟蕭瑀討論商業上的事情,李承宗自然是一點也不會發憷。
經歷了後世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