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空文 姜沃:戶部尚書,要不要搞點……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紙空文 姜沃:戶部尚書,要不要搞點……,[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年除了固定少不得的度支,也總有預料之外的龐大開銷,他得提前預備出可調配的餘錢來——
比如去歲的吐蕃進犯吐谷渾之戰,再比如今年大軍剛開拔不足月的百濟之戰。
哪怕已然是卓絕的的將領迅速大勝,但只要是打仗,就是燒錢,無非是燒的多少罷了。
在辛尚書眼裡,錢永遠是不夠的!
有時候各地賦稅還沒到,偏生朝上又有要用錢的大事,戶部週轉緊張之時,辛尚書做夢都是掉在方孔錢的錢眼裡頭!
姜沃與辛尚書談了片刻,便能感覺到這位戶部尚書,對於搞錢的執著,對於支出的稽核苛刻。
姜沃便道:“不當家不知艱難。雖說國庫充盈,錢糧豐足。但若是漫灑使錢又能虛耗多久?還是得處處減省料理才是。”
因這位姜侍郎平素神色總是淡如雲,一旦贊起人來,就顯得格外難得而誠摯。
起碼在辛尚書看來是這樣。
他就聽姜侍郎語氣溫切而感慨:“其實若辛尚書是個圖攬同僚人緣,而不顧百姓的,各部的度支只管給足就是了。”
“做老好人多輕鬆。”姜沃又替王神玉解釋道:“故而我們王尚書,雖偶有坐在戶部催促之舉,心底是認定辛尚書一心為公的。”
這是實話:若是辛尚書私心多一些,不願意得罪同僚,自可以從百姓或是工程支出裡挪出一抿子來。
此時聽姜侍郎這番的話語,辛尚書頗為舒坦!
“我們戶部,尤其是我這個尚書,背後常被人說,是慳吝苛刻不通人情。”
這會子,辛尚書也願意跟能體諒他難處的姜侍郎,多吐吐苦水。
當然,到了辛尚書這個級別,並不會純粹因為情緒而多話。他也有想多表露下自己的難處,好讓這位姜侍郎傳達給帝后的心思在——
盧照鄰都看得出來的事兒,朝上這些老狐狸們哪裡看不出?
這次《姓名錄》和‘禁婚令’事,帝后都不令姜侍郎沾手。
自是聖心迴護看重之意。
於是,辛尚書才願意說的更多。
因姜沃有心問,辛尚書就也樂得與她說起,朝廷缺銅錢之事。
大唐的貨幣,在金屬上,是隻靠銅錢的,金銀並不是流通貨幣。
而銅又不只供應造錢,許多器物亦需銅。
因而銅礦永遠是不夠的,緊缺的。
朝廷還透過律法規定:商賈不能積蓄太多銅錢,必須要讓錢回到民間流通起來。
甚至有時還得跟刑部多合作,狠抓一批私下把銅錢熔鑄了,打造成銅器二次售賣的商賈才行。
總之,在辛尚書口中:大唐不但缺錢,還缺造錢的原材料!
姜沃道:“辛尚書,我於錢幣事上所知甚少,有些話若是說錯了,您指教我可好?”
辛尚書點頭道:“姜侍郎有什麼話只管說。”
姜沃取出了一枚銀幣,問道:“辛尚書,除了咱們大唐只用銅錢於市,許多番邦外族,都是用銀幣的。”
正如她手裡這枚,從崔朝處拿到的銀幣。
今年來的番邦,許多是來自西域各國,其中大食國(阿拉伯帝國)的人,在長安想用他們帶來的銀幣花銷,結果基本沒有酒肆商鋪敢收。
因律法規定,民間是不許私鑄金銀幣的。
還是崔朝代表鴻臚寺給他們準備了許多銅錢和布帛,讓他們可以在長安城東西市購買土儀。
而作為回報,大食國的使臣,也給了崔朝許多他們國家的金銀幣。
西域各國之間的來往,用的都是銀幣,甚至直接是金子。
辛尚書接過姜沃遞上來這枚銀幣,見這可喜的銀亮的光澤,邊把玩邊搖頭惋惜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