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科舉 保護傘竟是我自己……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場科舉 保護傘竟是我自己……,[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並沒有。
唯一算是比較入皇帝心意的,便是他去歲才新升的同中書省門下品杜正倫,提出了些有利於朝廷‘堪實戶籍’的舉措。
比如不能任由各縣、裡自統戶籍報上州府,而是改由州府下派官員去督查登造戶籍,甚至朝廷也要每幾年從京中派出朝臣,去各州稽核戶籍。
杜正倫還特意提出,要令下派朝臣避開各自的祖籍,以免私情。
姜沃聽著,這便頗有些‘人口普查’的意思了。
也算是能抑制些‘隱戶’之患。
皇帝也即刻給予了杜正倫正面回應,將其正式提為中書令。
很快,八月裡,被王老尚書安排至‘吏部考功屬’,正式接觸到大唐科舉的姜沃,再次深深體會到世家於朝堂之根深。
且說大唐的科舉制頗覆雜,籠統來說分為種考試科目:進士科(考時務策論)、明經科(儒學典籍)、已經不一定每年都舉辦的制科(考例如法律、算學等特殊科目)。[2]
當然,世家感興趣的,只有‘國家取士入朝’的明經、進士兩科。
是看不上制科的。
其中,又以‘進士科’更難考中,前程更遠大,更為士族所青睞。
畢竟有俗話道:“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便可知進士多麼難考。
王老尚書正是把兩個令他頭疼的下屬,放到考功屬,令他們負責籌措今歲十月的‘進士科考’。
早在進入考功屬前,姜沃就已經花了大半月,將吏部中歷年進士科的文書借閱來細看了一遍。
然而越看越覺得不對。
這些進士……怎麼看來看去,好像都還是世家人啊!
姜沃就挑了一日,將武德初年到貞觀末年,所有報考進士科以及最終的進士名錄都拿來與媚娘一起分析。
媚娘在感業寺那一年,曾經將世家譜牒仔細研究過。
畢竟,要打敗一個對手,首先要知道對手到底是誰,又有多麼龐大細緻的根系。
在這上頭,剛入吏部不久的姜沃實在不如媚娘通曉,就特意拿來請專家指點。
媚娘對著名錄上記載的祖籍和姓氏,一一分析過去。
姜沃就在一旁負責列表統計,計算每科進士的世家百分比。
最終結果出爐,資料證明姜沃想的沒錯——
這些年的進士,依舊有百分之七十出自名門望族公卿之家,剩下百分之十,也有大半是出自‘門第不高’的世家。
真正出自寒門,由下面州縣府學一層層考上來的學子,只佔了很少一部分。
姜沃將手裡的筆放下。
合上眼瞼休息一下有些酸的眼睛,口中就與媚娘道:“如此說來,在世家門閥眼裡,科舉,不過是讓他們從明搶變為暗偷?”
原來是世家直接‘拿’朝廷的官位,現在則需要走個考試的流程。
媚娘將今日她們寫滿了一桌子的各種紙頁收好,準備留起來日後再細看細算,口中則冷靜堅柔道:“但有科舉,就與沒有科舉時,截然不同。”
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姜沃點頭:“是,哪怕十之八九依舊是世家子弟考中,也總有十之一二不是。”
“不過,姐姐只看如何貢舉,就知道為何選出來的依舊都是世家子弟了。”
經歷過現代完善考試製度的姜沃,回頭看唐朝的科舉制度,只有兩個字可形容:荒謬。
幾乎沒有什麼公平可言。
首先,唐朝科舉的考卷,是不封名的。也就是說,主試官員能清楚看到手裡答卷出自何人。若是世家門閥出身,自然就高看一眼。
其次,唐代科舉是一言堂。正所謂‘科舉之柄,專付主司’,並沒有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