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科舉 保護傘竟是我自己……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場科舉 保護傘竟是我自己……,[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世家子弟參與科舉的人越來越多了,爭得也越來越激烈了,進士科所錄進士人數也在不斷增多。”
從武德年間,每科只能取中四五名進士,到貞觀末,每科已然能取二十名左右了。
原先那種世家自行來把持朝野的局面已經過去了。
現在,世家也開始越來越積極地參與科舉,讓子孫以此入仕——
規則制定者變了!
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世家從自己制定規則,慢慢滑入了‘遵守規則’的境地。
他們接受了這個改變,因為這個規則,好像還是他們能掌控的。
畢竟,如今科舉幾乎還是‘籍顯名’‘賣人情’。
似乎,朝廷官位,依舊是他們來把持。
但此時,媚娘和姜沃看著十餘年來的進士科名錄之變更,心中篤定:不是這樣的了。
世家越致力於在進士科中尋人脈,給子孫謀前程,反而證明了科舉的影響力在逐漸加深。
世家已經認可了這項皇權制定下的制度。
自科舉起,寒門多了一道起家的指望,哪怕依舊是一條很難很窄的路,但到底不是從前路途斷絕,根本無路上天的情形了。
而世家,也漸漸開始習慣,要以科舉延續家族榮光。
攻守異勢了。
換句話說,現在朝廷終於變成甲方了,世家也開始要迎合甲方心態了。
“是啊。”
姜沃深深感慨:“所以,姐姐別擔心,我一定不會急躁的。”
姜沃望著媚娘,認真道:“我們更擅長持久戰。”
在蜀地,她想起了偉人那一句‘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而現在,她又再次想起了《論持久戰》,要儲存有生力量,要做一切自己能做的。不打無準備之仗,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上有勝利之把握。[4]
恆久而緩慢的消磨敵人,增長自己。
沒有任何取巧的法門。
這始終是一場分勝負生死之戰。
想要拿走別人的既得利益,就要有與之相襯的權力與武力。
絕不是拿出‘這是為了天下萬民好’的大義,世家就願意自絕其族的。
於是這一年的科舉,姜沃向皇帝求了一個‘副知貢舉’的位置。
‘知貢舉’是每年總掌貢舉考的主考官。
姜沃第一年入吏部,從資歷名望上,自然都還做不了主考官。
這一年的‘知貢舉’,是王老尚書,姜沃就請命跟著上峰去學習貢舉事。
皇帝很痛快批了。
作為走馬上任的‘副考官’,其實姜沃的本意,是想來親眼見一見‘行卷’‘人情’‘通榜’這些惡劣風氣,以備知己知彼,好將來有根據地整頓此風的。
然而……
這一年的貢舉後,姜沃格外感慨:世事難料啊。
姜沃作為永徽五年的‘副知貢舉’,來尋她門路的朝臣著實不少。
然最先尋到姜沃的熟人,是盧照鄰。
他是來替人投卷的。
姜沃起初還婉拒了一句:“升之也知,我只是副知貢舉,如何來為難我?何況盧家子弟,直接遞給王尚書豈不更穩妥?”
盧照鄰溫聲解釋道:“並非盧家子弟。”
“是我的一位朋友,並非出自名門世家,性情也有些直銳,因而雖少有才名,這些年貢舉卻一直不順。”
姜沃瞭然:看來是盧家也不太想讓盧照鄰結交的朋友。
盧照鄰目光依舊清和如許,取出一卷詩文:“且我既來擾你,再不敢以私交舉人,必是以我公心來論覺得其人有才。”
姜沃接過來。
當看到署名‘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