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小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英魂歸處,霍去病與皋蘭山的哀悼與誓言,霍去病戰神記,麵包小子,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此之外,霍將軍安排此閱兵,尚有另一深意。
即用勝利之果,慰藉那些在皋蘭山下英勇捐軀之五千英靈。
閱兵剛一結束,大軍便即啟程,重返三個多月前之戰場。
霍將軍欲於此地,舉行一場莊重之祭祀儀式,以告慰亡靈。
皋蘭山依舊巍峨聳立,雖距上次戰役僅三個多月,然此地已然煥然一新。
曾被鐵蹄踐踏之草地,如今已重新煥發生機,甚至比春日更為繁茂。
在河西走廊之長風中,此處已呈現出一種古戰場之荒涼與蕭索。
然若細觀之,則可在遍地青草中發現半殘缺之馬屍,其肉體雖已腐爛,然皮毛與骨架依舊清晰可見。
森森白骨從毛皮中支露而出,加之隨處可見之斷箭、殘刀、損壞之弓弩與皮甲,以及成群之兀鷹在空中盤旋。
這一切皆在提醒著世人,那場慘烈之戰役確實才剛剛過去不久。
而那五千英勇捐軀之漢軍將士,其墓葬區便設於皋蘭山對面之矮山陽坡上,面向東南而葬,因東南正是長安之方向。
霍將軍佇立此地,忽覺自身彷彿亦化為一亡靈,情不自禁地向東南方向望去。
然長安又豈能望見?不知不覺間,他心中湧起一股酸楚之情,淚水已盈滿眼眶。
凡經歷過沙場之人皆知,戰死沙場固然悲壯可歌,然能夠馬革裹屍、歸葬故里卻實屬奢望。
實際情況往往是,除非身居要職或聲名顯赫之輩,否則尋常士兵之遺體很難得以運回故鄉安葬。
在戰火紛飛、硝煙瀰漫之戰場上,那些草草挖掘之墓穴便成了戰死士兵之最終歸宿。
而且往往是多人合葬一穴,墓穴通常挖得極為淺薄。
蓋因戰場上缺乏合適之挖掘工具,士兵們往往只能用斷刀來挖掘泥土,根本談不上方便與效率。
匆匆掩埋之後,有時或許會插上一塊寫有名字之木牌作為標記,有時卻連一塊牌子都難以尋覓。
然今日霍將軍以盛大之閱兵與莊重之祭祀告慰亡靈,實乃英明之舉。
讓那些為國捐軀之勇士得以安息,亦讓世人銘記他們之英勇與犧牲。
此舉不僅彰顯了霍將軍之仁愛之心與民族大義,更為後世樹立了一面不朽之旗幟。
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戰士們找到了他們最後的歸宿。
儘管勝利的號角已經吹響,但對於那些長眠於此的英靈來說。
最大的慰藉莫過於他們的同胞們能夠守護這片土地,讓他們得以安息,並將他們的靈魂引渡回遙遠的故土。
自古以來,士兵們並不攜帶繁瑣的“尺籍伍符”,而是隨身佩戴著一枚小巧的木牌,這木牌上刻有他們的名字和家鄉,用以在戰場上辨認身份。
這木牌不僅是身份的象徵,更是亡魂歸鄉的信物。
據傳,死者的魂魄需依附於自己的遺物才能返回故鄉,而戰死沙場計程車兵,這木牌便是他們唯一的寄託。
在班師回朝的隊伍中,一面特殊的旗子,招魂幡,顯得格外醒目。
在莊重的招魂儀式中,死者的名字和籍貫被逐一宣讀,他們的木牌被逐一放入招魂幡下的箱中。
這些木牌的主人,雖然身軀永遠留在了異鄉,但他們的戰友們希望他們的靈魂能夠附著在這些木牌上,在招魂幡的引領下,找到歸途。
河西第二戰的勝利,為戰死者帶來了尊嚴的安葬和莊重的招魂儀式。
與之相比,三個月前的戰事則顯得有些草率,這讓霍去病心中難以釋懷。
百日後的祭奠之日,漢軍再次來到皋蘭山下,舉行了一場更為正式和莊重的祭供儀式。
祭奠過後,霍去病並未急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