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文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心如止水才是最好的境界,禪宗故事,高等教育文摘,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古老的禪林深處,青石鋪就的小徑兩旁,生長著蒼翠欲滴的松樹和婆娑起舞的竹子。
每當風起,松濤陣陣,彷彿是遠古的樂章在耳邊迴盪;竹影搖曳,又似那禪意深深的詩篇在眼前展開。這裡,彷彿是塵世之外的一方淨土,讓人的心靈得以洗滌,得以安寧。
一日,禪師雲遊歸來,身影漸漸出現在山門外。
他的步履從容,彷彿每一步都踏在歲月的長河之上,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與祥和。
弟子們早已得知禪師歸來的訊息,紛紛從禪房、經堂中走出,匯聚在山門外,等待禪師的歸來。
他們或站或立,或低頭沉思,或仰望蒼穹。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禪師的敬仰與期待。那敬仰如晨露般純淨,如花香般怡人;那期待則如烈火般熾熱,如江河般洶湧。
他們期待著禪師的歸來,期待著他能解開自己心中的困惑,引領自己走向更高遠的修行之路。
在眾多弟子中,有一名叫慧明的年輕和尚。
他眉宇間常掛著淡淡的憂愁,彷彿有一層無形的陰霾籠罩在他的心頭。
他的眼神時而迷茫,時而堅定,彷彿在尋找著什麼,又似乎害怕找到什麼。他修行多年,卻始終無法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心中雜念紛飛,讓他苦惱不已。
當禪師的身影出現在視線中時,慧明的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他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向禪師行了一禮,聲音裡帶著一絲顫抖:
“師傅,弟子在修行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我嘗試了各種方法,卻依然無法擺脫心中的雜念。弟子懇請師傅指點迷津,助我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禪師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初升的陽光,溫暖而明亮。他指了指周圍的景色,道:
“慧明,你看這松風竹影,它們隨風搖曳,卻不曾迷失方向。心若無根,又怎能不隨境轉呢?”
慧明跟隨禪師的目光望去,只見那些挺拔的松樹在風中搖曳生姿,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而那些柔韌的竹子則在風中翩翩起舞,展現著生命的活力。
他心中一動,似乎有所感悟,但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禪師見狀,便帶著慧明走向一處幽靜的山谷。
山谷中有一座小橋,橋下清泉潺潺,水聲叮咚作響。清泉從山澗流下,繞過一塊塊巨石,穿過一片片草叢,最終匯入一條小溪中。水面上飄著幾片落葉,隨著水流輕輕搖曳,顯得寧靜而深邃。
禪師停下腳步,指著清泉道:
“慧明,你看這泉水。它從山澗流下,無論遇到何種阻礙,都能繞過繼續向前。你的心若能如此,又怎會被外界所困呢?”
慧明站在橋頭,凝視著那潺潺流動的清泉。他彷彿看到了自己那顆波動不安的心,在紅塵中掙扎、徘徊。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靈與這清泉融為一體。
當他再次睜開眼時,眼中有了一絲明亮的光芒。
“師傅,我明白了。”慧明激動地說道,“心如止水,並不是無情無慾,而是要像這泉水一樣,即使面對誘惑和障礙,也要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清明。”
禪師點頭微笑,他知道慧明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他輕聲吟誦起王維的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詩句如同禪語般深邃,讓慧明心中的最後一絲迷霧也隨風散去。
從此以後,慧明的心態越發平和。他不再為外物所擾,不再為雜念所困。他的修行也日漸深入,心境越發開闊。
他的故事在禪林中流傳開來,成為了後來者心中一盞明燈。他們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修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堅持本心、超然物外,最終達到心如止水的最高境界。
而慧明,也在這修行的道路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