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楚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名梵淨山,作為武陵山南麓的主要旁支山脈,是這兩大流域的分水嶺。
思州三縣,石阡縣位於夏戈山以西,踞黔江而立,主要是開發黔江中游的河谷。
夏戈山以東則是思州州治所在的仁山縣,仁山縣往東又是一座南北綿延近二百里、東西綿延七八十里、主峰高有七八百丈的盤龍嶺,仁山縣主要可耕種的田地,位於夏戈山與盤龍嶺之間的山谷裡。
盤龍嶺以東才是錦和縣。
錦和縣主要還是位於武陵山脈的東南大斜坡上,整體來說,與辰中縣都屬於辰水中游的淺丘地形,境內多低矮丘山。
錦和縣城池就建在辰水中游的北岸,不大,僅千餘步方圓。
思州窮困潦倒,可以說從錦和城的破敗不堪中就能完全體現出來。
夯土城牆也不知道多少年沒有修繕過,表面崩裂出密密麻麻、手掌都能插進去的裂縫,還長有雜草以及矮小的灌木。
一條土路沿著辰水北岸彎彎曲曲的延伸,連著三四天沒有下雨,偶爾車馬經過,便激起漫天的煙塵。
好在思州氣候溫潤,路兩側草木叢生,卻也不算荒涼。
楊氏除了在三十里外的虎澗關駐有重兵,對錦和城的防禦也不鬆懈,雖然不禁商旅進出城池,卻都要受到嚴格的盤查。
趙直賢他們能進城去,還在城裡找到落腳地;譚育良他們翻越山嶺,在途中耽擱了兩天才趕到錦和城下。
最後還是刁瞎子出主意,拿油布包裹好兵甲,由城裡的人手從北城內側,透過排汙暗渠放一根繩索出來,將包裹拖入城中。
張廣利、董平他們這些天就焦急著聚攏人手,滿腦子想著劫獄救人,但實際要怎麼劫獄,對縣獄的內外結構以及縣獄關押囚徒的數量、獄卒人手、錦和縣三百多守軍的分佈調配,以及劫獄後在虎澗關守將楊守義率援兵趕到之前如何破城逃出、逃往何方等等,都沒有一個頭緒。
好在起事綱要裡,有著錦和縣極為詳盡的調查情報。
不僅有縣獄衙署、城防營壘、溝渠巷道的分佈圖,錦和縣以西的盤龍嶺之內大大小小的山路小徑、溪澗溝谷以及番寨村落的分佈也都有詳盡的圖冊。
而韓謙給譚育良他們草擬的方案裡,也是要求譚育良他們在劫獄後,帶著絕大多數都手無寸鐵的囚徒,趕在虎澗關主將楊守義率援兵趕來鎮壓之前,出城逃入地形險惡的盤龍嶺,藉助這些人手以及盤龍嶺有利的地形,先打退第一波倉促進山清剿的思州州兵,然後發動盤龍嶺內部的番寨奴婢、貧民,將起事的聲勢轟轟烈烈的搞大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