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楚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週末在北京參加網路文學+大會,儘可能爭取到時間碼字,但要看天!)
韓謙規規矩矩跟張平坐在偏殿裡等候著,出偏殿往西便是天佑帝日常起居及處理事務的崇文殿,而出偏殿往東跨過一道宮門,便是總理大楚軍機事務的樞密院。
雖然石延道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統領六部事務,但大楚初創,真正決策軍機國政的核心在樞密院。
而從前朝延續以來的重武輕文的傳統,石延道即便是作為文臣之首,統領六部,在大楚朝臣裡的地位也不是最重要的。
樞密使最初由靖國公徐明珍擔任,徐明珍統兵出鎮壽州,擔任壽州節度使以來,樞密使一職便空缺下來,樞密院的事務主要由副使牛耕儒、溫暮橋二人主持。
真正決定大楚國政事務的樞密會議,宰相石延道自然是有資格參加的,但主持者從來都是牛耕儒或溫暮橋,因而在大楚朝臣心目中,石延道的地位是次於兩個樞密副使的。
天佑帝有什麼軍機大事,也主要找牛耕儒或溫暮橋商議。
天佑帝崛起於淮南,出任淮南節度使之前,溫暮橋就已經是前朝派到淮南軍的監軍使,但與天佑帝關係莫逆,為淮南的崛起出謀獻策,功績非凡;而當時牛耕儒則是廣陵節度使度徐氏門下的中門使。
廣陵節度使徐聞治病逝時,少主徐明珍才二十歲出頭,適逢部將周厚叛變率部攻揚州,少主徐明珍是在牛耕儒等將的主張下,率部投附他的姐夫天佑帝,平息周厚等將的叛變後,也是在牛耕儒等將的努力下,廣陵節度使府的力量很快融入淮南,從而真正奠定大楚崛起江淮的基業。
牛耕儒少年便成名,即便是此時也才剛剛五十歲,而溫暮橋年歲則要老邁得多,此時已經是年過七旬,加上早年征戰傷病纏身,在朝中並不活躍。
溫暮橋早就有告老還鄉之意,也數次上書,只是天佑帝遲遲不許。
韓謙此時目光透過殿門、宮牆,看著燈火昏暗的樞密院,心想天佑帝此時大概是沒有找到在資歷、聲望都能壓制牛耕儒的人選,只能讓垂垂老矣的溫暮橋繼續撐著吧?
當然了,在洪州養老的李遇是頂替溫暮橋的最佳人選,但荊襄局勢那麼危急之時,天佑帝都沒有召李遇入朝,大概還是怕浙東郡王李遇與信昌侯李普一起輔佐三皇子,只會成為他心頭的另一層隱患吧?
相比較之下,信昌侯李普看上去頗有野心,但天佑帝心目中,才幹稀疏的李普要比李遇更容易掌控吧?
此刻天佑帝正召見牛耕儒、溫暮橋商議軍機大事,三皇子得以陪侍一旁,他與張平則只能在偏殿裡耐心等候著。
韓謙知道這段時間對左司處置以及在皇陵案裡的表現,令天佑帝頗為滿意,但他也猜不到天佑帝為何在這一刻召見他,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趟。
由於偏殿內有數名青衣內宦陪著,韓謙就安靜的坐著,與張平也不怎麼說話。
張平身為宦臣,又是郡王府的內府總管,三皇子出入宮禁,他都要陪同,但也只是陪同,幾乎都不會在天佑帝跟前露臉,主要是在宮門前的這座偏殿裡等候。
今天這一路過來,他也沒有跟韓謙單獨說話的機會,但他心裡清楚韓謙能陪三皇子進宮,必然是得到天佑帝的召見。
天佑帝抵達襄州城,前後兩次召見淅川血戰中的有功將領是四月中下旬,到這時已經整整過去半年的時間了,是什麼讓天佑帝決定此時召見韓謙?
是韓謙這半年來的安分守己、韜光養晦,還是天佑帝有別的目的?
又等了片晌,才有一名緋衣內宦拿著拂塵過來,站在廊前招手讓韓謙隨他過去,走到大殿前,又叫他在廊下等候著。
大殿廊前站著十數宿衛武官,他們也是好奇的打量著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