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楚臣,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謙昨日夜裡剛回到烏金嶺大營,清晨醒來,看窗外晨曦清亮,心想今天天氣應該不差,起床後處理掉前些天堆積下來一大堆公函,午前便拉著王珺走出大營,到沈家集堰,看去年秋後移種的楊柳樹抽青。
再有幾天便是清明,山裡回暖極快,脫下裘襖都沒感覺過幾天,豔陽之下,穿單衫出行,都不覺得有涼意。
坡崖綠意萌生,生長一些細碎的花朵,雖然談不上豔麗,緩步走到沈家集堰,卻覺得是山中春光大好之時。
沈家集堰,就是在去年潰水衝擊敵營的冰壩殘址上分兩次修築而成。
堰壩壘石修築有兩丈寬、六尺高——山裡的石料也是不缺,為省事趕工,都是直接拆山裡的寨子運過來,省去採石這個極耗人力的過程——在烏金峽谷內側攔截出一座深丈餘、寬三百步到三里不等,往南延伸七里許的山湖。
淮陽縣城就修建于山湖南側的河谷丘原上,不僅能新增上萬畝澆水地,改善沿岸田地春耕時的灌溉用水外,還使得南淝水河上游三條主要支流具備通航條件。
而這座堰壩修建後,這邊只需要安排少量駐兵,就徹底杜絕壽州軍再從南淝水河谷往南進攻淮陽山的可能;除非他們敢冒著再被大水衝擊一次的風險。
除了駐兵外,淮陽山東北坡的民戶,進行持續一年的疏散、轉移,丁口下降到八萬餘人,耕地資源不再像以往那麼緊缺。
除了建成兩座鐵礦、三座煤石場外,山裡的藥材、野桐油樹以及茶樹資源很是豐富。
冶煉工坊、農具鑄造工場、石灰窖、磚窖、榨油工坊、制皂工坊、織造及軍用被服工場等等在淮陽縣城建設期間,也陸續建成,為淮陽縣形成一個基本工造體系,也初步容納數千人等的剩餘勞動力,擴大淮陽山東北坡的物資生產規模。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重點加強新設八個鄉司的建設,強化對淮陽山東北坡腹地的統治。
韓謙與王珺在堰壩兜了一圈,待要趕回牙帳用午餐時,韓豹他們在定州發出的兩次秘信,幾乎同時被送入烏金嶺大營。
由霍厲、王轍攜帶北上的三組十二隻信鴿,僅有三隻成功飛回來,但兩封最關鍵的秘信都沒有遺漏,特別是第二封秘信,附有沈鵬與雲和公主的鑑押,將河朔此時面臨的危局,講得更為細緻,算是十分的幸運。
田城、郭榮、馮繚、奚發兒、韓東虎等人都在別處,氣喘吁吁的匆忙趕過來,韓謙正坐在廊前囫圇吞棗的扒著菜飯充飢,嘴裡塞滿東西,含混的指著著案前的兩封秘信,要他們先看。
“……”看過秘信,即便他們之前對神陵司河朔殘餘勢力有可能跟北逃士族勾結甚至早就暗附蒙兀人所有推測,但此時得到確切的訊息驗證後,馮繚、郭榮他們都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馮繚帶著複雜至極的情緒說道:
“朱裕此劫難逃了。朱讓未必有這樣的膽識,但梁師雄用計太狠,直接將其子及朱讓之子送往定州為質,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啊!”
這時候到韓謙身擔任記室的王衍氣喘喘的捧著一副卷軸過來,大家一起動手將卷軸在長案上鋪開,卻是河朔及河東故郡的地形圖。
即便梁國密間成功從定州城將訊息送出,但沒有快速有效的應急通訊手段,主要通道又在成德軍的控制之下,僅僅憑藉人力,翻越井陘北側太行山險峻山嶺,少說也要四到五天才有可能傳到朱裕在潞州城下的大營之中。
而朱裕率梁軍主力兵馬進逼潞州城下,往南一百九十里乃是澤州城,從澤州城往後百餘里,再翻越太行山南麓山區,才是與汴京隔河相望的衛州境內。
也就是說,朱裕即便及時收到訊息,從此刻算起,他最早最早也要七八天之後,才有可能將第一批嫡系精銳騎兵派到衛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