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紙菸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治世能臣,寒門梟士,半紙菸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趙崢的表現,雲逸其實早有預料。

畢竟不論在任何朝代,食鹽都是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

從某種意義上講,說鹽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其實也並不為過。

如果一個國家在食鹽的供給上出了問題,輕則爆發動亂,重則王朝傾覆。

這也是不論在任何朝代,食鹽都只允許官營的原因。

“不錯,這個袋子裡面裝的確實是鹽,而且是一種從未在市面上出現過的精鹽。”

雲逸語氣輕鬆,可在場眾人對他的話卻並沒有半分懷疑。

書房裡這些人,除了雲逸,身份非富即貴,吃的鹽自然也是品質最好的。

可就算是見多識廣的莊靜庵,此生也從未見到過如此晶瑩潔白的鹽。

“雲逸,這鹽……這鹽你是從哪裡弄來的?”

那一小袋精鹽,此時已經被莊靜庵搶到了手裡。

他學著趙崢的樣子拈了一些放進嘴裡,蒼老的面龐瞬間就因為激動而變得潮紅。

“回先生的話,這精鹽乃是學生用青鹽提煉出來的。”

這個問題雲逸早就提前打好了腹稿,當下便把編好的故事向眾人講述了一遍。

“前幾日詩會後,學生買了一罐青鹽回家。”

“由於攜帶的東西比較多,不慎把青鹽灑落在地。”

“學生家貧,不忍捨棄,便把地上的青鹽和泥土一起收集了起來。”

……

雲逸把如何溶解、過濾、熬煮精鹽的過程,詳細的向莊靜庵講述了一遍,聽得眾人無不嘖嘖稱奇。

作為三朝元老,莊靜庵非常清楚食鹽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要維持一個龐大帝國的穩定和發展,需要用錢的地方數不勝數。

官員俸祿、軍隊糧餉、基礎建設、水利維護、賑濟救災……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耗用,最終也只能由老百姓繳納的田賦買單。

只是這年代的田地,產出本來就不多。

就算是風調雨順的年月,地裡的收成,其實也就堪堪足夠一家人生存下去。

若是遇到災年饑荒,走投無路之下,那些生活無以為繼的農民,也就只能靠賣田換糧才能活下去了。

只是這樣一來,土地兼併也就不可避免。

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終會使得窮者日益貧困,富者越來越富。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周王朝的田賦定的其實並不算高。

而且在遇到災年的時候,還會透過減免賦稅,來幫助農民度過饑荒。

這也就導致了大周王朝的國庫一直都處在空虛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就算農民的土地被地主豪紳兼併。

只要土地的總量不變,朝廷的稅收應該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可是根據莊靜庵多年為官的經驗,但凡大災之年過後,朝廷的賦稅就會莫名其妙減少許多。

朝廷理所當然的以為這種情況是災荒所致,卻不知道那些被兼併了的土地,早已被富戶豪紳勾結當地官員藏匿了起來。

他們透過一系列的運作,把兼併得來的土地,掛靠在了秀才和舉人的名下。

由於這些讀書人在大周王朝有減免賦稅的特權,所以這些土地自然也就不用再向朝廷交納一粒糧食的賦稅。

如此經歷一次饑荒之年,大周王朝的國力就會衰退幾分。

當土地兼併達到頂峰的時候,也就是大周王朝走向滅亡的時候。

朝廷不能透過田賦增加進項,同時又要維持國家的穩定執行。

所以鹽鐵這些戰略物資,也就成了朝廷創收的重要來源。

只是無商不奸,無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

月明她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