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6章 一體納糧,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寂寞劍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到了明末,稅法搞得越來越複雜,老百姓的負擔也是越來越沉重。

要想減輕百姓的負擔,辦法只有一個,廢除所有雜稅,只留正稅,標準也要統一。

對於崇禎的這個改法,多數官員其實是贊成的,只是擔心改不好,最後歲入銳減一大截不說,百姓負擔也不見輕。殤

當然也有官員持反對意見。

有侍郎言道:“丁稅自商君創立至今已經徵收了兩千年,徭役則更古老,聖上為何說廢便廢?賦稅乃是國之根本,豈可如此兒戲哉?”

“因為丁稅及徭役折色本就是最為荒唐可笑之稅。”崇禎大聲道。

“國朝之初,人少地多,人人有地耕,太祖欽定之稅額也是極低,百姓自然是家家戶戶都負擔得起丁稅及各種徭役。”

“及至後來,藩王宗室、皇親國戚乃至於縉紳豪族大肆兼併土地,而人口又益增,此時百姓名下之可耕地已然極少,乃至於無地,朕倒想請問,無地百姓拿什麼來繳納丁稅及各種瑤役?拿他們的兒女抵稅嗎?”

多地多繳稅,少地少繳稅,無地不繳稅,這才公平。

拋開土地談繳稅,那是耍流氓,耍流氓的王朝活該滅亡。殤

當即又有侍郎言道:“無地可以佃種,打下糧食即可以完稅。”

“好一個可以佃種!”崇禎怒形於色道,“佃種倒是不用繳納田稅,但是佃租卻高達五成甚至於六成七成,僅剩的糧食餬口尚且不足,又哪有多餘的繳納丁稅?更何況還有各種徭役的折色,所以老百姓才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被逼無奈才會揭竿而起。”

又有侍郎言:“有丁稅及各種徭役折色時,國用尚不足,聖上若廢除丁稅及徭役,國用豈非是更加不足,如此則萬事皆休。”

“此言大謬。”崇禎冷哼一聲道,“國用不足不是因為稅種定少了,而是因為只有少地或失地百姓在繳稅,而那些坐擁良田萬頃乃至於幾十萬頃的縉紳豪族卻不用繳一分錢稅,所以國用才日見短缺,諸事才會日見不濟。”

朱慈烺不失時機的說道:“父皇的意思是,今後凡大明耕地,無論擁有者是何身份,無論藩王宗室,無論皇親國戚,無論縉紳豪族皆需一體納糧,是嗎?”

“除了鎮兵名下恩賞田,其餘皆需一體納糧。”崇禎道,“但只需繳納田稅,丁稅以及徭役折色一概廢除,至於徵稅定額,就按照太祖欽定之標準,官田無論熟地生地,一律畝徵五升三合五勺,民田無論上等下等,一律畝徵三升三合五勺。”

頓了頓,崇禎又接著說:“完稅時可以直接納糧,亦可以用銀票完稅,用糧食完稅時一律按照官鬥,不得用大小鬥,用銀票完稅一律按官價,嚴禁私自加徵火耗,地方州縣更不允許擅自攤派,違者嚴懲不貸。”殤

這就很大程度堵死了胥吏的操作空間,減輕百姓負擔。

大明朝大概有七億畝地,即便是按民田徵,每年也能徵收2345萬石,按官田,更是可以徵收3745萬石,按現在江南的糧價,那就是5617萬元。

這麼高的歲入,足夠維持兩京一十三省政府機構的運轉。

原本還要養兵,可現在軍隊有內務府供養,這就更沒問題。

為免刺激官紳,崇禎沒有說官紳一體納糧,而只說凡大明的耕地必須一體納糧,這樣文官們情感上會更加容易接受。

特權這種東西容易上癮,沒人肯輕易放棄。

本來,如果沒有前面的那一出,在場的文官肯定群起反對。殤

但是有了前面的那一出,在場的文官接受起來就容易得多。

其中的道理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場的文官以及他們的親族宗族都捱了罰,名下的田產不是充為族產,就是按照官田納糧,憑什麼別人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梟明

紙花船

三國:我要一步一步,成為最高

耐堅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