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相勸了。還請李大學士坦誠相告,大人意欲還鄉,何以一定做此安排?”
李東陽微微一笑,說道:“老夫退了,老焦年歲比我還長,也幹不了幾年啦,來日之內閣,便是介夫之天下(介夫,楊廷和字)。
昔日劉、謝兩位在朝時,我們便發議論,楊廷和、楊一清再加上你威國公,這小三楊說不定能重現昔年仁宣之治時三楊當朝的盛況。可是,威國公如今爵顯位尊,已不能入朝輔政。楊廷和與楊一清嘛……”
李東陽徐徐道:“二人都是為相之才,楊廷和博學宏毅,見識遠大。吾於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論經邦濟國之事,實不如他,不過楊廷和對於同僚,不免高亢。大明第一神童嘛,從小性情高傲一些也是尋常,但一朝宰相,個人胸襟氣度對於朝政影響甚大,這是他的缺點,楊一清就謙抑多了。此外,廷和對於不同政見者,稍嫌苛刻,不知容忍,剛極易折。
而楊一清曾遭貶黜,性情久經磨鍊,較之沉穩圓滑。楊一清做事知道隱忍,知道迂迴遷就,另出機杼以達目的,這一點楊廷和不如他。然而談到理政、理財,目光長遠,這方面的才能,楊一清不如楊廷和。這兩人,一個長於治政才能,一個長於治政手段,各有所長,如能互補,則珠聯璧和”。
他見楊凌欲言又止,便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這兩人一向不合,若有機會,還不免勾心鬥角一番。不過這兩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臣,小事會計較,一旦由其身負內閣重任、肩負大明乾坤,這點深淺還是知道的。不會拿國家大事,做為個人政爭之手段。”
楊凌沉默片刻,覺得李東陽雖對二人的優缺點一針見血,還是過於高看了兩人公私分明的能力。不過他也認為楊廷和的性情。若是遇到弘治皇帝那樣的人,說不定就是君臣魚水,兩相得宜。[天堂之吻手打]
然而對於正德這種年少氣盛的少年天子來說,一旦楊廷和大權在握,很可能因為種種事故,導致君臣相爭,釀成禍患,有楊一清這樣沉穩練達的人從中制衡牽制,平衡內閣,強於一家獨大,便道:“李大人求去,想必此事楊大學士已經知道了。不知楊大學士可曾舉薦有人?”
李東陽捋須道:“自然,楊廷和推薦兩人。一人任吏部尚書,一人入閣主政。他們是劉忠、梁儲,現在是專典制誥的大臣,掛的是吏部尚書銜,呵呵。這兩人原是太子春坊講官,皇上舊臣,官職品秩倒也合適,難怪皇上取捨不下”。
楊凌一聽便明白了,不禁也發出會心的微笑:楊廷和也是東宮春坊出來的人,原是太子侍講,劉忠、梁儲也是侍講,這三位老師說不定原本就是一個辦公室的哥們,把他們拉上來,自然方便自己辦事。
楊廷和才華橫溢,雄心勃勃,入了內閣本想大展拳腳,做一位治世能臣,名垂青史。可惜,他入閣非時,上邊有德高望重的李老夫子壓著,輪不到他拍板當家,內廷有劉瑾那個天字第一號權閹作怪,他又拉不下臉來學李東陽去公關交情,所以自入閣以來基本就是個擺設。
現如今劉瑾剮了,李東陽退了,楊凌隱了,正是他這棵四十多歲的小白楊茁壯成長的好機會,如果把兩個一向交好、名望地位辦事能力又遠不如他的老同事拉進權力中心,那麼他就是當朝第一人,儘可一展政治抱負。
楊凌想了一想,又問道:“那麼依李大學士所見,王華、楊一清兩人,誰更適合執掌吏部?”
李東陽露出一絲喜色,知道楊凌已有決斷了,便立即答道:“自然是楊一清!”
楊凌頜首,又問:“那麼司禮太監一職,又是何人同大學士爭議?”
李東陽苦笑道:“還用和我爭麼?是戴、張、苗三位公公唇槍舌箭,爭的不可開交,三人皆受皇上重用,各說各理,任用任何一人,其他兩人都不服氣,皇上為難不已,司禮監現在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