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2章 一身乾淨,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唯有沉默不語。

正德見無人反駁,便頷首道:“准奏,著有司頒詔便是”。

焦芳退下去了,張彩咳嗽一聲,正想舉步出班,沒想到站在他旁邊的王華搶先了一步,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開海解禁的三處海關,以杭州最為繁華,現任知府蒼秉年已六十有四,辦年邁體弱,難堪重任,屢次上書請求告老還鄉,現在政務積壓,對於各國前來貿易通商十分不利。

臣以為應儘快派遣能臣幹吏任杭州知府,管理一方政務,與谷大用的海關司衙門通力配合,儘快開啟局面,保障開放外海,通商萬國政略的進行。”

張彩差點樂出來:“楊凌派在幹什麼?不會是東拉西扯,想使拖字訣把這事兒拖過去吧?你躲得了初一躲得過十五嗎?”

張彩暗暗冷笑,立即跨前一步說道:“王尚書所言甚是,杭州乃我大明之門戶,萬國商人以杭州為我大明代表,以杭州知府代表我大明朝廷,應當派一個合適的能臣,趁冬季漸至,商流減少,赴任理清吏治、整頓地方,明年以全新面貌接待諸國來使,揚我大明之威”。

正德沉住了氣,點頭道:“所言甚是,王愛卿、張愛卿言之有理,你們看派遣何人赴任是合適的人選吶?”

王華搶先說道:“皇上,戶部主事嚴嵩,才華橫溢,年輕有為,而且‘請開海禁’地萬言書就是此人呈上,大明百年海禁才在吾皇手中,以大魄力、大膽識為之開放,此人目光長遠、在戶部任職期間表現卓越,考評出色。所以此人雖年輕,卻足堪此任,張大人。您說呢?”

“王尚書言之有理,臣掌吏部,嚴嵩的政績考評確實殊異!”張彩也不含糊,不就是個知府嗎?我給你,看你今天還要弄出多少個官員空缺來議事。

“准奏,眾卿還有何事奏來?”正德心裡也犯核計了,百官這是怎麼了?昨天吵的那麼兇,今天提都不提。不會是朕……昨天做了個夢吧?

他正想著,楊凌跨前一步,抱笏施禮:“啟稟皇上,微臣有本啟稟”。

“講”,正德欣欣然地坐直了身子。他那性子,實在不是打啞謎的材料,如果今天這事兒真就誰也不提了,他指不定心裡多難受呢。

“臣奉命巡視天下,代皇上考察地方軍政民情。自北而南,自東而西,諸府道經略多有所聞,臣正詳細整理,以便呈交我皇覆命。臣在四川時,還發現一位人物。此人年紀輕輕,滿腹才華,文韜武略。堪稱人傑,被譽為巴蜀第一奇才。

我皇新繼大統。永珍更新,正是用人之際,如此人才,焉能棄之於野,臣與李東陽大學、焦芳大學士、禮部尚書王華、兵部尚書劉宇聯袂舉薦,恭請我皇萬歲破格提拔使用”。

正德皇帝為之動容:“能讓楊凌如此讚譽的……,他好象還沒誇過人,這是頭一個吧,什麼人才這麼了得?”

正德急忙追問,楊凌昂然答道:“此人姓楊名慎,四川新都人氏,所學博雜無比,可為棟樑之材”。

“楊慎?四川新都人氏?”群臣中還有人記得這個十三歲進京時,以詩文名噪京師,被李東陽收為門下弟子,卻以小友尊之地京都第一神童,不由失聲道:“楊慎?楊大學士之子?”

“正是”,楊凌介面道:“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此子大才,可堪大用,故此臣雖與其父同朝為官,亦不避嫌疑,為之舉薦”。

李東陽捻鬚道:“楊慎確是一位才子,可為朝廷所用”。

焦芳、王華等人齊齊一揖,說道:“臣等同薦”。

正德想了想道:“好,既然眾位愛卿舉薦,這個楊慎的才學一定是不凡的,那就以薦科入朝,朕親書特旨便是。不過……授予什麼官職合適呢?”

楊凌道:“楊慎年方十七,才學、見識出眾,但是尚無從政經驗,不可貿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農家小憨娃大志向

聽風問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