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耳朵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五章 九州鼎,黃河撈屍人,長耳朵的兔子,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知曉鼎身上面記敘的到底是什麼內容。

我伸手輕輕撫摸泛著幽光的青銅大鼎,一顆心也彷彿跟著飄回那數千年前的崢嶸歲月。

然後,我的呼吸開始變得急促,小心肝也撲通撲通狂跳不止。

我雙眼直勾勾地看著青銅大鼎,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九州鼎?!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九州鼎?!”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

後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而“定鼎”,則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

考古界關於九州鼎一直沒有確切的定論,因為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也只能在歷史文獻中找到九州鼎的影子,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九州鼎。

《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啟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九鼎既成,遷於三國。”(這裡的三國指的是夏、商、周)

學術界關於九州鼎的看法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九州鼎共有九口大鼎,而另一派則認為九州鼎很有可能是一口九足大鼎,象徵王權的高度集中。

而此時此刻,我面前的這口九足大鼎,不是跟傳聞中的九州鼎極為相似嗎?

鼎有九足,跟考古專家得出的結論一致,且鼎身上刻著珍奇異獸、山川名跡,跟歷史文獻中記敘的九州鼎也完全一致。

我激動地嗓子都快冒煙了,對於考古界的人來說,要是此生能夠發掘出九州鼎,那必將名垂青史。雖然我現在不是考古界的人,但是我的心依然在考古界。如果把發現九州鼎的訊息傳出去,估計將引起舉國轟動。

“拓跋孤,你怎麼了?沒事吧?”曹亦滿臉關切地看著我。

此時我的模樣大概有些瘋癲,時而自顧自地傻笑,時而激動地喃喃自語。

老楊也發現了我的異樣:“小孤,你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我使勁嚥了口唾沫,剋制著激動的心情,指著面前的青銅大鼎:“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老楊聳聳肩膀:“一個青銅鼎唄!”

“那你知道這個青銅鼎有什麼特別嗎?”我說。

老楊摸了摸下巴:“嗯,除了造型古怪,年代久遠以外,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

我深吸一口氣,儘量平復激動的心情:“我告訴你,這口青銅大鼎,很有可能是傳說中的九州鼎!”

“九州鼎?!你說這口青銅大鼎是九州鼎?!”老楊猛地一怔,面露驚詫之色。

“九州鼎是什麼東西?來頭很大嗎?”老鳥問。

曹亦介面道:“九州鼎被稱為華夏第一鼎,傳聞是華夏民族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建國的時候所鑄造的,當時全國分九州,一州代表一鼎,所以稱為九鼎,是王權的象徵!”

說到這裡,曹亦轉過頭來看著我:“鼎身上面的文字是甲骨文嗎?我記得甲骨文是殷商時期才出現的,而夏朝是在商朝之前,九州鼎也是在夏朝鑄造的。夏朝的鼎身上面怎麼會出現商朝時期的甲骨文呢?這點在時間上好像不太吻合啊!”

我點點頭:“其實目前來說,考古界對夏朝到底有沒有文字,也沒有明確定論,考古學家還沒有找到夏朝存在文字的依據,普遍認為甲骨文發源於殷商時期。但實際上這種觀點也是比較片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踏天無痕

更俗

國民太太通知書

馬騮仔

穿書七零新婚夜,冷厲糙漢很上頭

紅塵易老

動了胎氣,偏執薄總想一胎生三寶

橙子你愛不完

黃河撈屍人

長耳朵的兔子

帝君的追妻日常

紫幽陌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