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3章 崇禎皇帝也要跑路了……,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953章 崇禎皇帝也要跑路了……
(0953)
受降儀式的過程,是非常繁瑣的。楊廷麟第一次擔任禮部尚書的角色,當然是要竭盡所能,要儘可能的展現虎賁軍的威嚴所在。從頭到尾的設計,至少有十二個重要的環節,都是需要全部的嘉賓到場的。
不過,在明眼人看來,這些繁瑣的程式,都是走過場的,都是給不知道底細的人看的。外人能從表面上看到的,都是不真實的假象。事實的真相,永遠都只是聊聊的幾個人知道。
整個儀式,總共持續了三天的時間。皇太極的生命力,的確是非常頑強的。估計是,他還擔心變卦,因此,忍著最後的一口氣,希望完成自己的完美演出。張準需要出席的場合,總共有六個之多。他和皇太極的合作,算是比較成功,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
三天後,皇太極就被人押送著,準備送到內地去進行展覽。遺憾的是,在當天晚上,他就不斷的開始抽搐,然後迅速的斷氣了。大金國大汗的死亡,要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必然是要舉國哀悼的。但是,在這裡,他就像是一個沒有人留意到的乞丐,死了就死了,再也沒有人提起。
皇太極雖然死了,代善、濟爾哈朗、范文程等人還活著。他們還必須被押送到內地,進行***和展覽。虎賁軍要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奴酋的悲劇下場。和死去的皇太極相比,活著的人,是否會覺得慶幸,目前還很難說。
將奴酋的事情,都交給人民委員會去解決,張準的心思,落在了遼東的穩定之上。遼東要想穩定,首要的條件,就是遷徙大量的漢人人口到來這裡。沒有足夠的漢人人口,遼東是無法保持長期的穩定的。
當初,朱元璋採取的,乃是強制的手段,將大量的軍戶,都遷徙到遼東。現在,張準決定,採取自願的手段,誘導漢人前來遼東。具體的措施,可以歸咎為以下幾個:第一個,在遼東全面推行均田令上限一百畝的政策,比內地足足多出五十畝。
第二個,每個定居遼東的漢人家庭,人口在三人以上,七人以下的,都補助耕牛一頭。在當時,耕牛絕對是緊缺的牲畜。在一般的百姓中,耕牛的數量,還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田地,都需要依靠人工拉犁。在附帶一頭耕牛的同時,還附帶曲轅犁一把。
張準的耕牛從哪裡來?當然是從蒙古大草原來了。蒙古人的牛群,數量還是很多的,甚至比戰馬的數量還多。儘管蒙古人的牛群,並不適合直接用來耕田種地,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耕牛還是能夠拉犁的。大量牛群的到來,配合宋應星改善的曲轅犁,遼東的生產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第三個,就是每個遷徙到遼東的漢人家庭,都將獲得一萬點的貢獻值,相當於十兩的白銀。如果要張準給每個家庭,都發放十兩銀子,那肯定是沒有這麼多的銀兩的。但是,發放貢獻值就好辦多了。移民們使用貢獻值可以和虎賁軍有關的部門,購買自己需要的物資。
在祭出這三個條件以後,張準相信,日後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漢人,從各地遷徙到遼東。同時,虎賁軍的相關部門,也會有計劃的組織集體移民,儘可能的充實遼東的漢人數量。張準的初步計劃,是將遼東的漢人,增加到一百萬人以上。
除了保持遼東的長期穩定之外,儘快的將遼東變成虎賁軍的後勤基地,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務。從資源的豐富程度來說,遼東要比山東更加的出色,發展工業需要的各色資源,在這裡都相當的平衡。
隨著歷史程序的不斷進步,戰鬥,除了比拼人口之外,更重要的,乃是比拼各自的資源,以及利用資源的程度。強大的工業國,本身必須有豐富的資源,又或者是具有強大的獲取資源的能力。
海軍的建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海軍要強大,就要有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