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6章 打造一天經濟圈,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上睡一覺,就到了目的地了。要是馬車不滿員,還可以在半路上客。要是馬車超載了,還可以加入更多的馬車。這都是技術性的問題,以後大家自己研究解決。”

“有了各位的馬車往返,臨清和濟南的民眾,就可以***的往返兩地。不需要自己租車,不需要自己攜帶乾糧,一切,都由你們提供。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掏出一些銀子,作為費用。”

“至於這個費用嘛!就要看各位的意思了!你的馬車越是高檔豪華,收費就可以越貴。最經濟的馬車,我看每個人就算收取三錢的銀子,只要有十個人,就是三兩銀子。這三錢的銀子,相信很多人都給得起。”

“大家在制定運輸費用的時候,不要只看到錢,還要看到人員的流動。要是你的馬車價格低,乘坐的客人多,你的利潤自然就高。你要是將價格定的高高的,沒有幾個人來坐,那虧本的就是你們了。”

張準端著茶杯,娓娓道來。

他的口才其實不怎麼好,比較擅長於對下面計程車兵放聲大吼,卻不擅長理論性的研討。幸好,這些來自後世的理論,只要是正常人,都是基本知道的,他照搬過來就是了。

路通財通,這個時代的人,只能理解到最基本的含義,那就是道路好走了,貨物的運輸加快了,利潤增加了。他們並沒有理解到,道路暢通了,兩地的交流,也會更加的頻繁,這些頻繁的交流,會帶來更多的商機。

好像臨清有大量的民眾到達濟南,必然會給濟南的客棧食肆帶來大量的收入。同樣的,濟南有大量的民眾到達臨清,也會給臨清的客棧食肆帶來大量的收入。

後世為什麼熱衷於打造一小時經濟圈?就是因為在一小時商圈,人員的流動,貨物的流動,都是非常頻繁的,這些,都是商機的所在。只有大量的人流,才能帶來大量的商機。

人員的流動,正是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田地上解放出來。每個人五畝地,其實無法將人束縛在田地裡。在農閒時節,一個壯勞力,完全可以打理十畝甚至是二十畝的田地。

不需要耕田種地的富餘勞動力,自然就可以入城打工了。他們的到來,肯定會引起城市結構的變化。城市開辦的工場,可以僱請到更多的工人。其他的各項各業,同樣可以僱請到更多的人手。這一切,都會逐漸的促進社會關係的變化。

以前,大量人員的流動,往往是逃亡、遷徙之類的,會引起朝廷極大的恐慌。他們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嚴格***民眾的出行,嚴格***人員的流動。甚至為此不惜違反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結果給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明朝在建國的時候,實行嚴格的路引制度,沒有官府發放的路引,是不能出行的。這項制度的目的,其實要是將民眾都禁錮在自己的家園,禁止整個社會的人員流動。在開國的時候,情況還好一點,到明後期,這項路引制度就起了反效果了。

最明顯的例子,陝西發生了災荒,大量的民眾,試圖進入旁邊的山西、河南等地,結果遭受到官府的嚴厲打擊,最終變成了農民大起義。其實,在災荒剛剛發生的時候,官府要是採取得力措施,將部分的難民,分流到江南地區,讓他們進入工場,未必就不能挽救這場危機。民眾只要有口飯吃,誰願意造反?

遺憾的是,明朝的統治者,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方法。他們只是慣性的認為,人員的流動,是可怕的,是必須禁止的。陝西的災民,絕對不可能離開陝西,否則,就要禍害到全國。他們要將這些災民,都硬生生的禁錮在顆粒無收的土地上。這是置人於死地的做法,災民們不拿起武器起來反抗就怪了。

在虎賁軍的控制下,人員的流動,是可控的,是可以發揮積極左宗的。隨著人員的流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尚公主李秀寧,彩禮屠龍技

花花不是果賴

大明國舅爺

麻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