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花錢如流水,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正好滿足張準的需要。當地人將木材砍伐下來,透過五龍河漂流到五龍灣,然後紮成巨大的木排,從五龍灣出海,順著海岸線一路慢慢的漂浮到達麻灣,進而變成造船的材料。
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光是萊陽、棲霞兩縣儲備的木材,就能夠建造幾百艘的大船。當然,建造大型船隻需要的龍骨,還是很緊缺。不過,張準目前需要的,只是排水量70噸左右的蒼山船,排水量250噸左右的劍牙艦,對於龍骨的要求,暫時沒有那麼高。
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要技術有技術,造船需要的所有條件,都全部具備。船隻的生產,自然是滿負荷執行。戰艦的下水,只有時間上的問題。
第五批銀子,大概是四萬兩左右。
這批銀子的使用,就有點特別了。張準指定,這一筆的銀子,主要是用於搞技術發明。無論是在什麼領域,只要你搞出有用的技術,都可以獲得獎勵。即使暫時技術沒有搞出來,但是如果張準覺得這項技術有前途,也可以提前給予部分的銀子,作為研究的資金。為了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張準下令將原來的農業科技發展司,改為科學技術發展司,簡稱科技司,專門集合各種異想天開的工匠,進行技術研究。
當然,研究的大體方向,還有相關的知識,都是張準提供的。在有空的時候,張準透過小秘書薛凝影,定期的闡述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開拓大家的思維。也算是引導科學研究的方向吧。薛凝影有編書的愛好,於是乾脆將這些零零散散的常識,編成了兩本書。一本是《物理常識》,一本是《化學常識》。
在這兩本書裡面,張準零零散散的闡述了自己知道的物理和化學知識。至於別人能夠接受多少,那就要看對方的天賦了。對於古人的智慧,張準一點都不敢看低。連八股文都能玩出花來的古人,要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一點難度都沒有。關鍵是他們有沒有這麼心思而已。宋應星不就是一個例子嗎?更不要說徐光啟這位老人家了。
張準希望,有人將蒸汽機、雷汞之類的東西搞出來。當然,這只是希望。事實上,張準也覺得不太可能。尤其是雷汞,連他自己都不太知道原理。明朝的化學基礎很差,沒有那個條件。但是,蒸汽機卻是可以折騰一下的。瓦特改善蒸汽機的時候,也就是四十年以後。要是大明朝有一兩個能工巧匠,也能在這方面努力一下,說不定大明朝可以提前進入蒸汽機時代。蒸汽機時代到來,意味著工業時代也不遠了。
“不要怕花錢。”
“我們現在花一兩銀子,以後可以賺回來更多。”
這就是張準的基本理念。
很快,所有的銀子,好像流水一樣的發下去。所有相關的系統,頓時高速運轉起來。崇禎八年的鰲山衛和靈山衛,都好像是上緊了發條一樣,馬不停蹄的運轉。當然,這些都是後事,眼下還是崇禎七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在快要中午的時候,張準來到了鰲山城第六協部隊的營地。
有錢,有人,有武器,自然是要擴軍了。從江南迴來以後,張準就下令,要楊致遠負責組建第六協,郝林勇負責組建第七協。每個協都是五個小隊,不算軍官,總共是250名士兵。算上各級軍官,大概有300人左右。第六協的駐地,在鰲山城。第七協的駐地,在夏河寨前所。
第六協的指揮官是楊千強,乃是當初的八人刺魚小隊成員,隊正有宋青麟、楊偉國等人。第七協的指揮官是尹風毅,同樣是當初的八人刺魚小隊成員,隊正有鍾無影、陳興國等人。楊偉國、鍾無影兩人都被調到新的部隊擔任副指揮使,同時兼任隊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