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7章 擴軍!,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87章 擴軍!
“一千六百五十萬斤!”
“八萬七千三百多石!”
“平均畝產在一石七以上!”
王銘宇特別強調這三個數字。
“多了,還是少了?”
張準緩緩的問道。
“當然是多了!以前,浮山所的糧食產量,最高的時候才不足四萬石!今年的收成,足足是它的兩倍!以前平均畝產最高不到一石三!我們足足提高了四鬥!”
王銘宇興奮的回答。
“不錯!”
“要再接再厲,將播種面積和畝產量都提上去!”
“明年的種植面積,希望增加到二十萬畝左右。”
“明年的平均畝產量,要爭取突破兩石。”
張準滿意的點點頭,隨即又對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這些田地,都是佃戶耕種的,大部分的收穫,都要交給各級軍官,自己提留的甚至不能保證溫飽,大家的積極性當然不會高。再說,以前又沒有這麼多的水列設施,根本無法保證水稻生長發育需要的水源。水稻沒有水,產量能上得去才怪。在自己投下去了大量的資金以後,有這樣的成績,並不奇怪。
在這些資料裡面,最關鍵的,乃是畝產量的提升。田地的開墾,相對輕易。畝產量的提升,就要涉及到種子、肥料、耕種技術等一系列的問題,相對而言,難度就要大一些。但是,正是因為難度大,才要集中力量,突破難關,爭取進步。
平均畝產量一石七,才三百多斤,張準當然不是很滿意。後世的水稻,動輒就是畝產上千斤的,有的地方,甚至接近兩千斤。這個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使扣除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因素不說,將平均的畝產量,提升到五百斤左右,還是可行的。每畝地提升一百五十斤,幾十萬畝,幾百萬畝,甚至是幾千萬畝的田地,計算到一起,數量絕對是驚人的。
對於普通的農戶來說,致力提升畝產量,對他們也有極大的好處。畢竟,納糧的額度是固定的,每畝地四十斤幹稻穀。按照畝產量三百三十斤計算,扣掉繳稅的四十斤,還有二百九十斤左右。五畝地就是一千四百五十斤。足夠三個人一年的糧食了。但是,如果畝產量繼續提高的話,甚至可能夠四個人的口糧。畝產量越高,可以用來賣錢的糧食就越多,這是最淺顯的道理。
至於張準這裡,收入也不錯。每畝地收取四十斤的賦稅,五萬畝地,總共是兩百萬斤。現在需要消耗公糧的人不多,主要是虎賁軍的將士。大約兩千人左右。平均下來,每人有一千多斤。事實上,每個人只要七百斤就足夠了。剩餘的相當一部分,都可以用來做其他的事情。
相對於農戶手中的大量存糧,張準收取的賦稅,的確不多,不過,王銘宇、劉航等人心裡已經很高興了。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啊!如果說京城的朝廷是大朝廷,那麼,浮山城裡面,就是小朝廷。無論哪一個朝廷,最怕的都是沒錢沒糧。沒錢沒糧,誰願意跟你幹啊?要是那個大朝廷手裡有錢有糧的話,陝西根本不會有民亂,張準等人也不需要起來造反啊!
隨著糧食壓力的減少,張準手中的銀子,也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情。買糧的價格是越來越貴了,如果還單純依靠買糧的話,得耗費很多的銀兩。現在的浮山城、鰲山城、靈山城、雄崖所、夏河寨等地,還有各個港口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銀子。可以這麼說,即使張準憑空獲得上百萬兩的銀子,也根本不夠看的。更何況,張準根本沒有這麼多的銀兩。所以,能省則省。
浮山所的豐收,對於鰲山城民眾的刺激,也是很大的。因為收割水稻的人手不夠,那些家裡有親戚在鰲山城或者是其他各城的,都全部請來幫忙了。這些來自其他各城的農戶,親眼目睹浮山所的水稻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