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0章 劍牙艦!,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食種類。原來的田地要播種,那些無法開墾為田地的山地,也要播種。反正,只要是有空地,都全部種滿它。

同時,農科司要指導農戶,科學的利用這些新型的農作物,進行輪作,改善土壤的肥力。無論是水稻還是冬小麥,每年都只能種一茬,相互無法輪換。但是,有了玉米和紅薯,田地就可以充分的輪作起來。水稻收割完畢,可以種一茬的紅薯。小麥收割完畢,可以種一茬的玉米。土地的利用率,等於是翻倍了。

就算這時候的玉米和紅薯,真的味道不怎麼樣,好歹也可以用來餵養家禽牲畜,將大米和麵粉都節省下來。而且,家禽家畜多了,農家肥也就多了。這年代沒有化學肥料,田地施肥,主要是靠農家肥。光靠人的那點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量的飼養家禽牲畜,才有足夠的農家肥。

吩咐下去以後,張準就來到海軍議事廳,召集相關的將士,總結海戰的經驗和教訓。在將水軍改名為海軍的時候,張準同時在鷓鴣灣,建立了海軍指揮部,張準擔任總指揮,楊國華、周正宇分別擔任副總指揮。海軍總部佔地很廣。反正,鷓鴣灣附近,有的是閒置的土地。

因為是第一次的海戰,大家的經驗和教訓,還真不少。大家的發言,都相當的踴躍。三個船長,劉勝、王鶴、程雷,都是直率的炮筒子,有什麼說什麼。經常有些話題,好像是炸了鍋一樣,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

透過這次戰鬥,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互相的炮戰。相對於登州水師的戰艦而言,海軍的戰船,還是太小。火炮的數量,也不夠多。火炮的口徑,也不夠大。所以,大家對海軍的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

未來的海軍發展,概括起來,其實只有兩句話:

第一句:更大更堅固的船。

第二句:更多更大型的炮。

蒼山船還是太小,不被打中還好,要是被打中,後果還是挺嚴重的。飛龍炮的口徑也不大,只有70毫米的口徑,殺傷力還是差了點。但是,口徑太大的話,蒼山船又無法承受後坐力,必須有更大的船隻來承載。所以,船隻和大炮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無論是離開哪一樣,都不可行。

事實上,在海戰結束以後,薛知蝶和孫勤愷,就開始忙著設計更大型的戰船和火炮了。張準也參與了初步計劃的制定。初步確定,新一代的戰艦,排水量在三百噸左右,裝載30門左右的飛龍炮。同時,還需要裝載數門的大口徑(口徑在100毫米以上)火炮。

張准將新型戰艦的名字都確定下來了,就叫“劍牙艦”。他要這些戰艦,好像利劍,好像狼牙,狠狠地將敵人撕碎。為了劍牙艦的儘快下水,張準分別成了兩個研究小組。一個是專門研究船體的,自然是薛知蝶領頭。一個是研究大口徑火炮的,牽頭的當然是孫勤愷。

“要人,有人!”

“有錢,有錢!”

“要糧,有糧!”

張準向薛知蝶和孫勤愷鄭重承諾。

儘管有登州水師突如其來的襲擾,雙方在海面上狠狠的對撞了一下,但是,總體而言,張準目前和官府,還是處於蜜月期的。無論是私鹽生意,還是玻璃生意,暫時都沒有受到影響。因此,大量的銀子,源源不斷的流入張準的控制區域。有了銀子,自然要儘快的轉化為戰鬥力了。

當然,有了銀子還不夠,還要有人才。

單靠薛知蝶和孫勤愷兩人,是無法完成如此繁重的設計和建造工作的。所以,張準慷慨的答應,只要是兩人看中的人才,都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抽調。薛知蝶在江南,知道不少的和造船行業相關的人才,可以透過沈凌菲、郭明泰、黃四郎的途徑,將這些人挖來。

至於孫勤愷,知道的人才就更多了。他老子以前是山東巡撫,他本人又是搞技術的,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崇禎二週目:什麼叫大明第一勇士

龍騎士星光

膏粱子

保安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