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7章 夜闌人靜思遼東(下),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葬在我的父親墓旁,要讓父親知道他的兒子是為國家危難而亡的。”說完就要上吊自盡,兩個人跑在地上苦相勸,高邦佐不聽。他沐浴後穿上官服,向京城方向叩拜,自縊而死。

僕人高永對高厚說:“主人待我不薄,我不忍心見主人一個去死,我要侍奉主人於地下。”說完也跟著主人去了。高厚跪泣道:“我若再死,誰來安葬主人?”於是他將主人和高永的屍體火化後,背上他們的骨殖千里迢迢返回了廣陵(今揚州)。

熊廷弼聽到高邦佐視死如歸的事蹟時,不知有何想法?是慚愧,還是不屑一顧?如果熊廷弼能將潰敗之軍組織起來奪回廣寧,或者憑右屯衛堅守,其它各幾十個鎮堡也能像羅一貫那樣拼死一戰,那麼韃子兵恐怕還要為此付出數萬將士生命的沉痛代價。在此危急關頭,熊廷弼完全亂了陣角,選擇了逃跑,這與後來嬰城自守的袁崇煥相比,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明朝對打敗仗的官吏懲處起來向來十分嚴厲,失了撫順的李維翰被謫戍,後來被處死。薩爾滸大戰的楊鎬被革職處死。熊廷弼這次不戰而逃,主動放棄了遼西大片領土及四十餘城堡,留下了大量輜重糧草,造成遼東全境盡失的嚴重後果,處以死刑,應算量刑得當。

審理熊廷弼的官員對熊王二人的審判詞寫得非常精彩,也比較公允,且引證如下:“皇上拔化貞於監軍,起廷弼于田間,可謂非常寵遇矣。夫士為知己者死,兩人頗以豪傑自負,宜感恩圖報,同心協力,不濟則經死繼之。不虞其勵盛氣相加,舉河西拱手讓人,竟以一逃結局也。”

“化貞全不知兵,圖敵而反為敵乘,恃間而反為間用。孫得功輩日侍左右恬然不悟,唯大言自詡渡河決戰。及枹鼓一鳴,敵騎在百里之外而棄廣寧如蔽屣,哀哉。化貞有愛國之心,無謀國之智,事已至此,安所逃罪,宜伏上刑,以正厥辜。若廷弼才識氣魄,睥眤一世,往年鎮遼而遼存,去遼而遼亡,關係似亦非小。”

“再起經略,廷弼居然以衛霍自許,人亦莫不衛霍也。其初出春明門,即檄有三方控扼之旨,識者已知其無意廣寧矣。抵關以後,言我兵不宜浪戰,西虜不足盡信,語語左券,料事之智,遠過化貞。獨剛愎性存,堅不可破。以爭亂文龍功罪一事,開釁化貞,水火之形既分,玄黃之戰遂力。”

“而秣馬厲兵,悉置度外。迨鼙鼓動地而來,錯愕不知所出,倉遑飛檄督戰,若日勝可以成吾之名也。不知前後矛盾,戰守俱失,雖欲引平日不主戰之說以求末減,其可得乎?”

“廣寧告急之日,廷弼卷甲疾趨,提一劍以戡禍亂,或固守右屯,收餘燼以圖恢復,轉敗為功,死且不朽。計不出此,先奔山海,即有蓋世之功,亦不足以贖喪師失地之罪矣。”

“用會鞫之日,廷弼猶刺刺不伏,胡不引從前經略觀之也。比之楊鎬更多一逃,比之袁應泰反欠一死。若厚誅化貞而少寬廷弼,罪同罰異,非刑也,宜入重典,以儆將來。”

其實,熊廷弼不是膽小怕事的人。他的逃跑,顯然不是為了逃命。但是,他為什麼最後還是做出了逃跑的選擇呢?最有可能的,當然是看笑話,幸災樂禍的心理。

熊廷弼滿腹用兵韜略都叫王化貞給攪了,王化貞仗著朝中勢力,排擠他,不理他,熊廷弼對此是無法忍受的,他對王化貞恨到了極點。蒼天有眼,現世現報,王化貞你終於有了今天。當王化貞狼狽萬狀逃到他跟前流鼻涕時,他沒有問戰事的具體情況,而是“顧笑”而言。顧笑,即看了看周圍的人而笑。

這一笑,笑出了熊廷弼的心胸狹隘。國難當前,當以天下事為重,他卻在斤斤計較二人間的得失,實在是非大丈夫所為。作為堂堂的遼東經略,在這個時候,竟然有幸災樂禍的心理,白白的放棄力挽狂瀾的機會,斬首實不為過。

其次,熊廷弼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