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鷹眼銃,刺明,拉丁海十三郎,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

張準點點頭,說道:“我正是要告訴你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按照規程練兵。我每個月都會來檢查一次。如果你們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來找我。”

楊國華有些為難的說道:“但是沒有炮,我們怎麼練?”

張準緩緩的說道:“炮暫時沒有。”

兩門佛郎機火炮,要安放在浮山城城頭。它的主要目的,乃是穩定人心。發揮多少作用還在其次,關鍵是每個軍戶看到城頭上架著大炮,心裡比較踏實。這完全是心理作用,但是不能不重視。

至於自己鑄造大炮……太遙遠了……

鑄造大炮需要大量的銅,偏偏整個山東地區,都是嚴重缺銅的。不要說附近的嶗山沒有銅礦,就是更遠的登州府、青州府、濟南府、兗州府,都沒有銅礦。事實上,整個中國,都是嚴重缺銅的。所以,銅錢才會成為貨幣。

如果沒有銅,單純依靠鋼鐵,鑄造出來的火炮,剛性有餘,韌度不足,很容易炸膛的。這年頭的鋼鐵,無論冶煉方法如何改進,整體質量依然不能令人滿意。大炮的膛壓,和虎賁銃的膛壓,那是完全兩回事。只要一個薄弱位置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歷史實踐證明,最耐用的火炮還是青銅炮。

再說,鑄炮的成本張準也承受不了。百鍊鋼好是好,可是成本太高了。用來做虎賁銃的槍管還勉強可以咬牙承受,但是,如果用來鑄造炮管,張準就承受不了了。用百鍊鋼鑄造出來的大炮,恐怕光原材料的成本,就要上千兩銀子。一門炮上千兩銀子,還不如殺了張准算了,哪裡來那麼多的銀子?

楊國華期待的說道:“能不能給我們配備虎賁銃?”

白沙河作戰,楊國華等人也參加了,不過沒有攜帶火炮,是實實在在的微觀群眾。虎賁銃的殺傷力,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楊國華深信,即使是在海上,虎賁銃超遠距離的射程,也是非常有用的。

這年頭的海戰,炮戰雖然越來越流行,戰船尚未靠近,就不斷的開炮射擊對方,但是決死的戰鬥,還是接舷戰、跳幫作戰。從一艘船跳到另外一艘船的上面,採取肉搏又或者是火槍射擊的辦法,將對方的船員全部搞定。這樣的戰鬥方式,一直到十九世紀才基本消失。如果有虎賁銃的話,無疑是如虎添翼,極大的增強搏殺能力。

張準搖頭說道:“眼下的虎賁銃,還是太長,不適合海船漂浮作戰,還要改善。”

這也是實話。目前的虎賁銃,實在是太長,只能在陸地上使用。在搖搖擺擺的戰船上,船員本身要穩定就不容易,何況雙手握著這麼長的虎賁銃。況且,裝彈也是個巨大的問題。說不定一個海浪打來,手一抖,火藥就不知道撒到哪裡去了。再說,瞄準也是麻煩事。如果不瞄準,集中火力打排槍,船上又沒有這樣的空間。就算甲板全部擠滿人,那也是幾十人而已。

楊國華想了想,委婉的說道:“如果是短火銃呢?”

張準眼前微微一亮,覺得這個提議不錯。

火銃,並不是只有虎賁銃一種樣式的,短火銃也是其中的一種,並且是後世廣泛使用的。將虎賁銃改造成短火銃,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反而短火銃因為槍管只有幾寸長,更加容易保證質量,加工起來的難度更小。

到時候,每個水兵配備兩到三隻的短火銃,將極大的增強接舷戰的能力。在短兵相接的時候,短火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看後世的大片《加勒比海盜》就知道。幾乎每個海員,都是至少配備兩支短火銃的。

而且,現在的短火銃,都是滑膛槍,射程只有二三十米。虎賁銃要是改裝成短火銃,同樣有膛線,射程怎麼都要有五十米左右。威力要比一般的滑膛短火銃厲害多了。大明朝其實也有自己的短火銃,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鷹嘴銃,可惜效能實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