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推薦(上),伐清,灰熊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跟著張煌言來的人看上去歲數不是很大,臉頰削瘦,面色有些蒼白。見鄧名就在面前後,動作顯得有些遲疑,見狀張煌言急忙對他說:“不是和你說過麼,保國公最喜歡的就是平禮,尤其是對讀書人,保國公是絕對不會受你們大禮的。”

“張尚書說得很對,”鄧名笑眯眯地說道,雖然他只有二十歲出頭,不過國公的爵位在手,理論上張煌言見他都該磕頭。不過鄧名對親王、郡王都不磕頭,以前自封提督的時候見到煌言只是拱拱手,現在當然不會接受別人的禮:“這位先生怎麼稱呼?”

“這位是晚村先生。”

“草民呂留良,見過國公。”

張煌言和呂留良同時答道,報上家門後呂留良就又陷入沉默,聽張煌言把他的情況介紹給鄧名。

呂留良今年才三十三歲,十七歲時,他的兄長呂願良去揚州協助史可法,城破時極其幸運地突圍逃生。呂留良和侄子變賣家財,組織義勇軍在太湖周圍抵抗清軍,他侄子呂宣忠(比呂留良的年紀還要長)經張煌言舉薦,被魯王授予都督僉事職務。

魯王和張煌言在錢塘慘敗,君臣逃亡入海,呂宣忠被清軍追趕,節節抵抗撤退到烏鎮,一次次嘗試重振旗鼓可是次次被擊敗,最後絕望的呂宣忠解散了軍隊,命令部下各自逃生。二十二歲的呂宣忠被俘後,拒絕向清廷投降,遭到殺害。時年十八歲的呂留良在侄子被殺、兄長逃回家鄉病逝後,也失去了繼續作戰的鬥志,潛心研究朱熹的理學。

在鄧名的前世,呂留良寫了大批有關華夷之辯的文章,在家鄉努力講學,教導弟子們不要忘記神州陸沉之痛。雍正年間,清廷認定呂留良傳播的思想對滿洲人的統治危害極大,下令將已經去世的呂留良開棺戮屍,族人十五歲以上斬首,十五歲以下發配為奴,禁燬呂留良所有的作品——清廷對呂氏的迫害一直持續到宣統二年,在滿清覆滅的兩年前,清廷才解除了呂留良的後人的奴籍,允許他們恢復自由——辛亥革命後,蔡元培去齊齊哈爾見過呂氏的後人,對這個終滿清一朝都視為仇敵的家族感佩不已。愛新覺羅家族因為對呂留良的痛恨,將他的後人永錮為奴,禁止他們讀書識字,並頑固地堅持到這個王朝滅亡前的最後一刻。

“晚村(呂留良的號)幼時就有神童之稱,舉一反三,過目不忘。”雖然歲數相差不少,但張煌言和呂留良的兄長都是好友,因此和呂留良也是平輩論交。

鄧名歷次下江南,對士人並沒有刻意拉攏之舉,基本就是要求他們潛伏。張煌言本來也沒有替鄧名招攬的意思。在張尚書看來,求賢若渴的君主和志向高潔的賢士關係就像是夫婦,就像需要由男方來請媒人說親一樣,名士也應該在家等待君主的造訪,這對雙方的名聲也都有益;如果反過來的話,那就有些不合適了,就好比姑娘再怎麼喜歡一個後生,也斷然不能自己跳出去求婚。

但鄧名來了一次、兩次、三次,每次都不見動靜,頂多是帶著一些小地主和富農的子弟回四川,張煌言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擔心鄧名會因此在縉紳中留下很壞的名聲——實際上,江南的縉紳對此也確實是不滿的。鄭成功去世前,也曾給張煌言寫過一封信提及此事,還私下拜託張煌言幫助鄧名尋找一些賢能輔佐。

鄭成功對鄧名的身世守口如瓶,張煌言對此既有懷疑還很不滿,但老朋友鄭監生的請求張舉人還是放在心上的,上次聽說川軍東征時,張煌言就琢磨著要引見幾個縉紳子弟給鄧名認識,可惜聽說鄧名去緬甸勤王了。張煌言無可奈何,最後和任堂一唱一和,把朱之瑜動員去四川了,算是聊勝於無。

這次聽說鄧名親自來了,張煌言馬上寫信給呂留良,讓他跟著自己來見鄧名——呂留良的兄長們是張煌言的好友,他的侄子還接受過魯王的官職,本人也在魯王的軍中效力過。所以這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三國:毒士千里駒,毒火攻心

珠峰之上

三國:這個主公不一般

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