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風向(上),伐清,灰熊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京眼下沉浸在一片節日的氣氛中,官員和百姓都在享受難得的假期,以及平時捨不得享用的美食。川陝總督李國英也趁著這個機會四處活動,希望輔政大臣能夠體念他的難處,同意從重慶撤兵。

雖然一開始朝廷堅決不同意從重慶撤兵,但看到李國英再三上奏苦苦哀求,而且不顧體統和身份地替朝廷分析堅守重慶的利弊後,就是太皇太后和輔政大臣們也都被感動了。雖然很不滿意李國英在奏章中公然削朝廷的面子、拆朝廷的臺,但太皇太后看完李國英懇請入京對奏的奏章後,也對左右官員輕嘆一聲:“李國英這個奴才還是忠的。”

雖然李國英諱敗為勝,每次戰敗後都竭力推卸責任、怨天尤人、拼命誇大敵人的損失,但和近代國家不同,專制國家對忠誠的要求是很低的。就好比在鄧名前世的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給道光的奏章中同樣是竭力隱瞞戰敗的訊息,用清軍的大捷來讓皇上開心,導致道光對英軍的戰鬥力和清軍的實際水平一無所知。在前線已經潰不成軍的時候,道光還以為清軍正在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擱在近代國家,如果前線指揮官這樣辦事,就會被送上軍事法庭;但在專制的國家裡,林則徐即使這樣做,仍然是道光皇帝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因為他沒有徹底的顛倒黑白,沒有和英軍指揮官稱兄道弟,也沒有在報捷的同時把一車車的贖城費往英軍營地裡送。

在忠誠鏈下,臣子、奴才的榮辱都繫於皇帝一身,如果不讓皇帝開心就別想把差事幹下去,就會被更敢於撒謊、更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同僚頂替。明君就是能夠從普遍撒謊的臣僚中挑選出那些不但會撒謊也會辦事的人。而道光之所以是昏君,就是他轟走了撒謊程度較低的林則徐,卻換上了撒謊肆無忌憚的人。

太皇太后和輔政大臣都是從關外打進北京,顯然比從小就深居紫禁城的道光要明瞭世事,他們儘管對李國英有些看法,但還是能意識到此人可用。

在同意讓李國英來北京奏對的時候,輔政大臣已經有意批准從重慶撤兵,只不過朝廷大張旗鼓地援兵四川,為此撥給了大批糧餉,還從山西抽調了鉅額的人力,將來要是追究責任誰來承擔?既然李國英這麼忠誠,那也就不用另找別人了,川陝總督回京奏對,朝廷出於對最掌握實際情況的一線負責人的信任而同意撤軍自然是英明之舉;而將來要是被親王派借題發揮鬧出大風波的話,也可以把責任往李國英頭上一推,就說朝廷支援四川的決定沒有錯,其後的四川局勢也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但李國英這廝貪生怕死,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居然狗膽包天入京奏對。朝廷不過是一時不查,輕信了這個外表忠厚、心懷奸詐的狗奴才的話,斷送了四川的大好局面。

在來北京路上的時候,李國英也猜到了故事的前半段,在他看來這是朝廷重視自己意見的表現。而既然朝廷願意傾聽自己的聲音,那說服朝廷放棄重慶應該就不是什麼難事。初到北京的時候,輔政大臣的口氣也都顯露出了明顯的鬆動,沒有人打算在重慶問題上固執下去。之所以不能立刻形成決議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朝廷希望慢慢來,先把風聲透露出去一點,然後突然把這件事辦成——不是正要收拾山東造反的於七嗎,連藉口都是現成的,打到一半的時候就說兵力吃緊,為了京畿安全暫時放棄支援重慶,等掃平了山東亂黨後,大家都裝作想不起來讓軍隊重返渝城就可以了。

李國英是清廷的忠臣,既然從輔政大臣口中聽到了如此這般的暗示,也就安心等待,絕不催促,以免讓太皇太后和輔政大臣下不來臺。

可最近兩個月風聲漸漸又變了,隨著翡翠來到北京,北京的滿洲太君都知道西北有個重鎮叫重慶,四川巡撫高明瞻且屯且戰,在與叛賊的交戰中還能繳獲不少珍寶。

既然重慶成了八旗老少爺們的關注焦點,輔政大臣就開始環顧左右而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三國:毒士千里駒,毒火攻心

珠峰之上

三國:這個主公不一般

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