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廢除八股(二),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沒有能力,醫療水平更是低下,這些客觀因素下,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在天災下苦苦的熬著了,當死亡已經變成家常便飯,那死亡也就沒有什麼了。

不過這天災並非沒有好處,起碼有一點,朱影龍可以藉助天災將一批有一批無能的貪官送上了斷頭臺,換上了一批有一批有能力,朝氣蓬勃,接受了新儒學和新思想的年輕官員,淨化了官僚體系,也增強了地方上官府的執行力!

國家要發展,人才猶為重要,科舉是國家選拔並儲備人才的一種極其有效的手段,雖然並非是唯一的,但自從科舉制度確立後,歷朝歷代,無論是地方上,還是廟堂中央,科道官可都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他們是天下讀書人中的典範,大才比比皆是,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科舉出身的官員不一定能在權力中樞佔據多大的地位,但也沒曾聽說過哪一個皇帝有過廢除科舉的想法,就連蒙元入主中原之後也接受了科舉這一選才之法,科舉在讀書人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多少人皓首窮經,還不是為了一朝金榜題名天下知。

所以科舉是不能廢除的,這一點朱影龍非常清楚,而且他也找不到一條更好的選才辦法來代替科舉,在他看來,科舉跟後世的高考和公務員考試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考試的方式和內容不同罷了。

只要考試存在,那選拔人才的方法基本都大同小異,叫什麼名字都一樣,當然也是有些差異的,比如說國家選才與明間選才自然會有所不同,還有讀書人的出路的唯一性也發上了巨大的變化,人的思想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的變化著。

廢除科舉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會被天下所有讀書人群起而攻之,現在的大明可不是處在那個新舊思想碰撞動盪的清末,根本就沒有廢除科舉的氣候條件,朱影龍可不想去觸那個黴頭,可大明也只有少數一部分人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以及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要喚醒更多的人明白這個道理,不是建幾所大學,搞幾場辯論能夠解決的,新舊儒學雖然還是在你爭我奪的斗的不亦樂乎,但是帶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新儒學的力量太淺了,要不是有朱影龍這顆大樹在背後撐著,估計早就被那些夫子大師們掐死在搖籃之中了。

所以必須要改革科舉,只有改變國家選才的內容,才能改變讀書人的讀書的方向,國家需要什麼,讀書人就應該去學什麼,以此來引導讀書人從儒家經典中走出來,推行“學以致用、實事求是”的治學理念。

“朕打算改革科舉!”朱影龍在朝會上丟擲了一個重磅炸彈。

科舉不科舉的對武官們的影響不大,文官可不一樣了,大殿之中的文官起碼有九成是科舉上來的,剩下的一成是靠祖蔭,當然學問差一點,但能力卻不必那些科道官差。

這下子文官集團如同炸了窩,科舉雖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些許小小改動也是常有的事情,但高舉儒家學說的大方向可是一點都不動搖的。

朱影龍的治國理念與法家靠得非常近,這已經讓天下的儒林學子們很是不滿,不過千餘年儒學的演化,儒家的學說已經變成了皇帝統治天下的工具,首先第一條,就是愚民,然後將百姓都教化成奴才,這一點滿清比歷朝歷代做的都好,而朱影龍這個連《三字經》都背不齊的皇帝雖然扭轉了大明的乾坤,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實在許多儒學大師眼裡,根本還就是看不上眼的豎子,當年朱影龍剛剛登基之時,可是有不少人拒絕了朝廷的徵召,當時大批官員難逃,搞得北京朝廷差點維持不下去正常的運轉,朱影龍當時可是對這些不識抬舉的老東西們恨的咬牙切齒,恨不得派兵殺了這些人。

明代鄉試、會試均分三場,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後三日考第二場,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又三日考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四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