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順帝之璽(一),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章 順帝之璽(一)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歷代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傳國璽屢經發現。如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咸陽人段義稱修房舍時從地下掘得的“色綠如藍,溫潤而澤”、“背螭鈕五盤”的玉印,經翰林學士蔡京等13名官員“考證”,認定是“真秦制傳國璽”的玉印。然而,據後世人考證,這是蔡京等人為欺騙皇帝而玩的把戲。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戶縣毛志學在泥河裡得玉璽,由陝西巡撫熊羽中呈獻孝宗皇帝,這塊玉璽便藏在宮中,只是鑑定後卻是一方假璽。
相傳真正的傳國璽是明滅元時,由元順帝帶入沙漠,後來輾轉到了土默特部卜石兔大濟農手裡,而林丹汗又從卜石兔大濟農手中將這枚傳國玉璽搶了過去,不過世人都未見這傳國玉璽的真正面目,故而也不知道這枚傳國玉璽是否是那枚秦制的玉璽,抑或它是否真的就是以和氏璧為材料所制?
“明人欺我太甚!”察哈爾蒙古臨時駐地金帳中,林丹汗憤怒的將一張信箋當著一干心腹臣子僚屬的面撕了一個粉碎。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汗為何如此動怒?”四大桑宰之首的德彥濟旺小心翼翼的站出來發問道。
“多爾袞沒有死,反而活著回到了盛京,我們與明人之間的賭約只能算是一個平局,現在明人向我索要那原先墊付給我們,價值十萬兩黃金的糧草以及物資。”林丹汗頭疼不已道,雖然有那麼一層親戚關係,可這涉及到兩國的利益,明人是不會像以前那樣大方了,也變得刁鑽小氣起來,可沒有辦法,如果沒了明軍的保護,察哈爾蒙古現在是沒有能力對抗後金的十萬大軍的。
多爾袞沒有死的訊息早已傳遍了整個草原,有心人已經在開始傳唱著多爾袞九死一生的逃生之旅,將其說成是狼神轉世,受到上天的保護,在關鍵時刻,可以變成為狼,凡人自然抓不到了。
對於多爾袞是狼神轉世,在這金帳之中恐怕沒有幾個人會相信這個荒誕不經的傳言,但是多爾袞確實是命大,居然能活著回到盛京,實乃非常人能為之。
“十萬兩黃金,就算一萬兩咱們現在也拿不出呀!”噶爾嗎焦急道。
“是呀,大汗,我們的牛羊馬匹都是我們重新強盛起來的本錢,這些都是不能給的,明人這麼做不是在斷絕我們的生路嗎,難道他們想要以此吞併我察哈爾蒙古不成!”貴英恰驚恐一聲道。
金帳中許多人幾乎都有這個想法,不過沒有人敢說出來罷了,土默特和鄂爾多斯蒙古現在已經差不多名存實亡了,諾大的青城已經成了大明的外治之城了,額璘臣已經完全被架空,安心的做他的富貴王侯了,縱有不甘,又能如何,他給不了治下百姓現在富足安逸的生活,但是大明能給,這就是民心所向!
其實加入大明也不錯,起碼大樹底下好乘涼,而且這顆大樹還不是一般的大,這也是許多蒙古貴族心裡面的想法。
“你們大家都說說,大明給了我們三個月的期限,這個期限內把錢還了,就不算利息,超過這個時間,一天就要多給半分的利息。”林丹汗眉頭緊鎖,雖然沒有逼的那麼緊,但是就算給他半年也未必能籌措到十萬兩黃金來還債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