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寧錦再捷(二),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戰而降,自然不放過這個好機會。他以禮接待來使,並給趙率教寫了一封信,勸其投降,或者以禮議和,他都接受。信帶回城後,遲遲不見答覆。

第二天,即五月十二日,皇太極下令發起攻擊。兵分兩路,各抬拽車梯挨牌,直衝城下,以馬步兵輪番交攻城的西、北兩面。趙率教、左輔、朱梅與太監紀用都身披甲冑,親冒矢石,力督各營將領,拼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城上城下死傷無數,血肉橫飛,後金兵冒死衝擊,城西角眼看被突破,趙率教急令三面守城將士增援,好不容易打退了後金兵的猛烈攻擊。戰鬥從早晨辰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戌時,城牆下,夷屍填塞滿道,到晚上亥時,後金兵悄悄出動,拖拉戰死者屍體,堆積在原朝廷築城班軍用以燒製磚石的窯裡,點火燒燬。深夜時,皇太極下令退兵五里,在城西南紮營。次日凌晨,以騎兵圍城,環城而行,卻不敢靠近城垣。他還想誘明兵投降,三次派遣使者前去說降,都被趙率教拒之城外,趙率教站立城上,對城下的後金使者道:“城可以攻,但不可以遊說!”

皇太極聽了之後惱羞成怒,傳令攻城。除了增加傷亡,後金兵毫無所得!進攻被迫停了下來,皇太極再寫勸降信,用箭射到城裡,連寫數次信,城裡毫無反應。於是,後金兵又發起攻城,一連數日,仍無任何進展。

後金專力圍攻錦州,料明兵必來救援,然後誘其野戰,以便發揮它騎射長技,一舉殲滅明兵的有生力量。但袁崇煥早就明白皇太極的意圖,認為如發兵援錦“正墮其計”,他給朝廷的建議是:“寧遠四城為山海藩籬,若寧遠不固,則山海必震,以天下安危所繫,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遠救,只發奇兵逼之。”兵部尚書王之臣批准他的方略,下令“關外四城各當堅壁,斷不可越信地而遠援”。因此他們不為後金引誘所動,各堅守城池,依靠自己的力量迎擊後金兵的進攻。但錦州的安危又關係到寧遠的存亡,錦州被圍不得不救,而且後金攻圍錦州不捨,發兵救援刻不容緩。兵部認為,“為今之計,急以解圍為主,而解圍之計專以責成大帥為主”。天啟帝下令把“援錦之役”責成滿桂、尤世祿、祖大壽三帥負責,其餘按兵不動。

五月十六日,正當後金猛烈攻錦州時,朝廷令滿桂從山海關駐軍中挑選一萬精兵前往錦州解圍。袁崇煥建議,從這一萬中再選出二千,關外選二千,共四千精騎,令尤世祿、祖大壽督兵,抄道繞到後金兵後側,決一死戰,或能奏效,另遣水師東出海上,以牽制後金……

袁崇煥的佈置可謂精密,朝廷原則上都予以同意,但考慮到錦州危機,亟待救援,還是責令滿桂、尤世祿、祖大壽等率軍一萬東援錦州,從正面迎戰後金兵。五月十六日,行至笊籬山,與後金兵遭遇。

皇太極五兄莽古爾泰、濟爾哈朗等奉命率一偏師前往塔山,護衛運糧士卒。它的前哨正遇到明援兵。明兵不敢前行,徐徐後退,後金兵跟蹤而行,等後續部隊上來,即分作兩股,將明兵圍於中心,滿桂、尤世祿等奮力衝殺。但雙方都不敢戀戰,戰鬥很快結束,雙方傷亡大體相當,總共不過百多名,朝廷援兵退回到寧遠駐紮,後金兵則退至塔山屯駐。

錦州城下,後金兵持續攻擊十四日,毫無進展,傷亡頗重。二十五日,皇太極派人回瀋陽取援兵已到達錦州行營。休整一日,到二十七日這天早晨,他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濟爾哈朗、阿濟格、薩哈璘等,提兵數萬趨寧遠。錦州方面,暫時撤圍,只留一小部分監視明軍動靜。

二十八日黎明,後金兵出現在寧遠城北崗,執五色標旗,於灰山、窟窿山、首山、連山、南海分九營紮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態勢。

寧遠城內,袁崇煥與監軍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防守。城外,列車營,前掘深壕,明兵都撤到境內側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