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貿易使司(一),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章 貿易使司(一)

朱影龍早就醞釀想成立一個從事海洋貿易的機構,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遲遲沒有表露出來,直到孫雲化造出了兩千料的寶艦,上書朝廷給其配上火炮之時,這才使得條件有了一點成熟,十六、十七世紀海上海盜橫行,沒有強大的武力和堅固耐用的船艦想要做海洋貿易是相當的困難,在原來的那個歷史上,西方列強用大炮軍艦敲開了中國的大門,而自己就要以牙還牙,用大炮軍艦粉碎他們的海上帝國之夢,老老實實的用他們的小帆船好了。

“朕想成立一個貿易使司,專門從事海上貿易,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如何?”這一日大朝過後,朱影龍將內閣幾位尚書大學士和軍機閣的閣臣都召集到養心殿的南書房,開門見山的道。

內閣首輔韓爌第一個站出來文道:“先前皇上在揚州、通州、天津等地設立了海關專署衙門,現在又設貿易使司,老臣敢問皇上是不是要全面開洋禁?”

“老大人的意思是洋禁不應該廢除嗎?”朱影龍有些不高興問道。

“沿海洋禁已經施行了兩百多年了,一直以來是我大明的既定國策,如果貿然全面開禁,老臣擔心倭寇之患會重新燃起,會引起沿海之地會永無寧日。”韓爌斟酌了一下道,倭寇之患才剛過去多少年,為保沿海安寧,至少他認為洋禁是必須的。

禁阻私人出洋從事海外貿易的政策。亦稱“洋禁”。始於明初,在明一代雖時張時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銷。

明太祖朱元璋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在對外貿易上,除為“懷柔遠人”,允許部分國家或部族透過“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貿易一律禁止。洪武年間屢申“通番禁令”,規定“濱海居民不許與外洋番人貿易”,頒佈“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等嚴刑峻法。又在山東至廣東的沿海地區修築海防工事,建立嚴密的“巡檢”制度。成祖以後,明廷仍屢申“嚴私通番國之禁”。但遠不如洪武年間嚴厲,禁令的範圍也逐漸縮小。永樂年間對朝貢貿易的違禁事件,成化年間對官吏私通番國的貿易事件,都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正德、嘉靖年間,西方殖民主義者漸次到東方尋找殖民地。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曬水漬貨物為由,強借澳門。他們盤踞澳門,不服“抽分”,販賣奴隸,危害明朝主權,並轉向福建、浙江沿海從事違法的貿易活動。當時從事海上貿易者獲利甚巨,故官僚地主多與商人相勾結,憑恃權勢和厚資,串通官府,逃避禁令,招誘破產貧民出海。或違禁“私造雙桅大舡下海”,有的則“私充牙行,居積番貨,以為窩主”。有的舶主更“名為商販,時出剽劫”,既是走私商,又是海盜。有些豪門世家、奸商舶主,利慾薰心,不僅與葡萄牙殖民者進行非法貿易,而且勾結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擄掠殺害中國人民,構成了有明一代的“倭寇之患”。嘉靖元年,給事中夏言認為倭寇起於市舶(即貢舶),建議罷市舶,厲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議,封鎖沿海各港口,銷燬出海船隻,禁止下海捕魚撈蝦,斷絕海上交通。凡違禁者,必依法處以極刑。

明廷嚴厲的海禁政策,並不能阻遏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相反,參加對外貿易的人越來越多,朝廷無法禁絕。同時,正德、嘉靖年間海禁政策與洪武年間有所不同,洪武年間尚進行有限制的貢舶貿易,而正德、嘉靖年間所有的對外貿易都被禁止。這實際是閉關主義的表現形式,它阻礙了中國與鄰近國家的商品交流和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故廣東和福建的地方官員主張開放海禁。隆慶初,舊日的海禁政策已經不可能維持下去,而東南沿海的倭患又已大體平息,朝廷在輿論影響下,才批准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的建議,開放海禁,“準販東、西二洋”,以徵收商稅,增加財政收入。

開放洋禁,即等於明政府允許私人海外貿易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我在皇宮如魚得水!

孤寂星河

大乾人皇

筆耕不輟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