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千里奔襲(二),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一章:千里奔襲(二)

大軍迅速的透過金竹坪,蜿蜒曲折的往白虎關進發,進過南津口,次日便到達夷陵州。

虎牙山與荊門山雄峙長江左右,虎牙山屬夷陵州,荊門山屬荊州,水流急湍,船隻須繞山迴避。因此,船經荊門山須向北靠岸,接近虎牙向南移。往昔,這裡是楚國的西塞,扼巴蜀的咽喉,史稱“全楚西塞第一關”。

虎牙山位於長江三峽的東口,下有銀潢倒洩的虎牙灘;南和荊門山隔江相峙。北魏酈道遠《水經注.江水》中說:“江水又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上合下開,暗徹南山,有門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牙形,並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那段文字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荊門山與虎牙山的地形地貌。提到虎牙山,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呢!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丟擲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俗稱“青獅對白虎”。

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復避荊門而北,橫流湍急,懸若千丈,非乘風奮楫,舟莫能進。晉郭璞《江賦》雲:“虎牙磔豎以屹碎,荊門闕竦而磐礴。”

左良玉率五千大軍往北繞過虎牙山,順著江水而下,到達古戰場猇亭,猇亭,始得名於三國時期,劉備伐吳“兵於夷道猇亭”,即此建有一造形優美的小亭,亭椽柱上雕成既象虎又象犬獸形,是為猇。即名為猇亭。猇亭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發生過大小戰爭百餘次,吳蜀“夷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猇亭縣是塊沖積平原,承東啟西,背臨長江,千餘年的戰場遺蹟早已埋入黃土之中,這是塊富饒之地,猇亭縣的縣令姓古。已經六十花甲了,按現在朝廷的制度,他應該退休回家享清福了,但一項政策也不是那麼容易一下子推廣下去的,所以這個為古縣令還在為猇亭的百姓們當好他這個父母官,

左良玉也不跟這個古縣令廢話多少,直接命令他派人領著自己地屬下帶著熊廷弼給他的信物過江,去聯絡宜都參將鄭南生。一面命令他徵集全縣的船隻,等鄭南生的訊息出來,大軍即刻揮師過江。

猇亭縣太小,一下子只能徵集到一百來艘船,而且還都是小船。一次度過江最多五百人,要分十次才能,將五千人馬渡過去,這樣一來。又將多耗去一天時間,左良玉是心急如焚,但他也沒有辦法,沒有船,他一樣也是過不去。

傍晚派往江對面聯絡的曹虎和嚮導在第二天清晨才一臉的疲倦的趕了回來,他們不僅給左良玉帶來了可以渡江的訊息,還有宜都參將鄭南生本人也跟著一起過來了。

左良玉命人將鄭南生迎入了猇亭縣地縣衙,猇亭縣古縣令作陪。

宜都參將鄭南生是個四十歲最有的黝黑漢子。顴骨極高,雙眼精光閃爍,不住打量這左良玉,鄭南生以為這麼重大的軍事行動,至少也要派一個經驗吩咐的宿將過來,最起碼也得是個副將,可不曾想熊廷弼居然給他派了個遊擊將軍過來了,還有點像個白面書生。相比與鄭南生那張黝黑的面板。左良玉實在是太白了。

“你是左良玉左遊擊?”鄭南生可是參將官銜,左良玉一個遊擊他自然有些瞧不起。

“標下正是左良玉!”既然屬於同一陣營。現在自己又有求與人家,左良玉縱心中對這個鄭南生有什麼不滿,現在也只能放在肚子裡。

“本將已經接到總督朱大人的密令,你的人馬即可隨我渡江!”鄭南生什麼沒有多說,直接轉身縣衙往外走去。

鄭南生這麼做顯然有些目中無人,站在左良玉身後的曹虎已經跟隨左良玉近兩個月了,已經對左良玉產生了崇敬之情,怎堪看到主將受辱,要上前說話,卻被左良玉攔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梟明

紙花船

三國:我要一步一步,成為最高

耐堅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