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臣彈劾于謙!,朱棣重生土木堡,崛起的石頭,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汪直來到內閣。

給皇帝傳話的太監,個個都是這副姿態,在宮裡時屈膝跪地,一出來,就算是面對內閣的閣老,也是逼格盡顯。

就算是汪直這種不入流的小閹,現在是給皇帝傳話,也是趾高氣揚的姿態,算不上囂張,只能說很符合太監的常理。

“叨擾諸位閣老了,奴婢來給陛下傳個話。”

“陛下有口諭嗎?”正在內閣公辦的次輔陳循一愣,連忙帶著眾人伏拜。

汪直注意到少了個人,似無意問道:“王閣老呢?”

“王閣老今日告病在家,所以沒來。”陳循說道。

汪直點頭,說道:“陛下要說的事,算不得什麼口諭,只是想來問問諸位閣老的意見,此時應不應該開京察?”

京察?

這兩個字一出,可謂是一言驚醒夢中人了。

京察可不是小事。

京察,顧名思義,就是要在京師開展一次京官任期內是否稱職的大規模考察。

定為不謹、罷軟者,會受到革職處分,定為浮躁、不才者降職處分,年老、有疾者會被勒令退休。

洪武時規定三年開一次京察,後正統年間,改為十年開一次京察。

四品以上的官員由皇帝親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員則由吏部、都察院會同考察,所以這兩個地方的官員壓力會很大。

原本朱元章定這個東西的想法是好的,目的在於獎優懲劣,使各級官員能夠恪盡職守,為國家治理做出貢獻。

然而正因為涉及了官員的獎懲,結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結黨現象十分明顯,在正統年間,更是隻進行過一次京察。

那次京察前後的半個月,京師各部院衙門就已經接到訊息,也就是說,在京察之前,誰該被裁撤,誰該留任,而誰又該晉升,名額其實就已經定了。

京察,不過只是個形式。

“長官往往博寬大之名,每屆京察,只黜退數人,虛應故事,餘概優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上一次京察之例還是在正統十二年,到現在也就過了三年,按道理說不會無故開啟京察,就算要京察,也會給一個反應的時間。

朱棣這次突然提出京察,雖然還沒有正式下旨,卻已經是給各級官員們敲響了警鐘,因為他們幾乎都是沒什麼準備。

誰的屁股都不乾淨,如果真要在近期內進行京察,那別的什麼事兒都別幹了,忙著擦屁股就行了。

要是擦不乾淨,那可是一輩子的事兒。

以現在這位景泰皇帝發動政變奪權的手段來看,這一番京察必然會是驚天動地,一大群的官員會被罷免那也是幾乎確定的結果。

陳循已經明白了皇帝的真正意圖,不得不說,真的是高明。

現在因為要舉行禪位大典,部議要推舉出幾名有名望的官員,來主持審閱王誠從瓦剌帶回來的那份所謂太上皇手書。

這種事本身就是需要時間的,忽然又傳出訊息要舉行京察,無論訊息是真是假,肯定也會有一大批官員圖求自保。

這樣以來,反對的聲音就會小了很多,許多孫氏舊臣也會焦頭爛額,要知道,現在的人為了當官,那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汪直傳完話就離開了,留下了一堆在風中凌亂的內閣輔臣們。

......

景泰皇帝欲行京察,這簡直是爆炸性的訊息。

相當於什麼呢?

這就相當於朱棣把一塊大石頭,突然扔進了平靜的湖面中,下一刻,必定是激盪而起的水花,還有層層漣漪。

為了在京察中自保,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會對吏部和都察院趨炎附勢,可以預見,作為內閣首輔兼領吏部尚書的王直,一下子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宮廷幽處孤芳難自賞

花輕黃

三國之我要當皇帝

非木石前盟

穿越,從氣死系統開始

月巴月巴

明日方舟地獄難度的擺爛主義者

hon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