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折耳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正式發車,武鍛大明,酸湯折耳根,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車廂全是木製結構,朱允炆登上的是第三節車廂,這節車廂是經過特殊處理,車廂內擺著一張木製床榻,旁邊還有一張桌桉,幾把木椅。

“父皇!”

“父皇!”

二皇子朱文俊一臉激動的看著車廂裡的一切,他激動的說道:“這車廂真好玩,就跟一個房間一樣。”

“俊兒!”

馬恩慧拉住兒子,然後對朱文奎道:“帶弟弟玩兒去。”

“是!”

太子朱文奎應了一聲,然後領著弟弟,來到一旁的車窗前,看著窗外的江浦縣火車站,朱文俊看著外面站臺上的侍衛,問哥哥:“皇兄,火車什麼時候走?”

“快了!”

朱文奎笑著說道。

另一邊,朱允炆四下看了看,然後便對田厚義道:“傳旨,發車!”

“微臣遵旨!”

田厚義應了一聲,就朝車頭方向走去。

...

嗚——

嗚,嗚嗚。

伴隨著幾聲嗚嗚聲,碩大的火車車頭頂部煙囪裡,一股股濃煙快速冒出,車廂門口伺候的宮女太監,他們熟練的將車門關上。

火車緩緩的動了起來,緩緩的駛出了江浦縣火車站。

今天是大明王朝的火車,第一次正式執行。

除了第三節車廂,是皇帝專用車廂之外,第二節與第四節車廂,分別是朝廷文官車廂和武官車廂,因為這次是要到中都祭奠祖陵,所以這次隨朱允炆一起去鳳陽的官員不少,文武官員加起來得有兩三百人。

相比於皇帝專用車廂不同,兩節官員車廂就要簡單許多。

中間一條通道,兩邊整齊的擺列著一排木椅,按照此前設計的方案,一節車廂定員是90人,這是朱允炆根據前世火車的樣子設計的。

兩排木椅的中間,有一張木製桌桉,官員們可以一邊欣賞沿途的景緻,還可以一邊喝茶閒聊,當然也可以擺上棋局對弈一局。

皇帝車廂內。

除了皇帝朱允炆,皇后馬恩慧、太子朱文奎,皇子朱文俊,還有科技部尚書田厚義,商業部尚書蕭世孞,兵部尚書齊泰,糾察司指揮使方孝孺,御前女官徐妙錦。

皇后馬恩慧領著兩個兒子,在靠窗邊的座位上,一邊小聲說話,一邊觀看外面緩緩後退的景緻。

本次列車開往的目的地是中都鳳陽,全程將耗時六個時辰,到鳳陽的時候,應該已經天黑,朱允炆不想旅途太過無聊,於是將幾個最為信任的大臣召到身邊,隨便閒聊說話,或者說對未來進行一些規劃。

“陛下!”

兵部尚書齊泰,看著窗外不斷後退的景緻,他笑著說道:“有了這火車,以後運輸就要方便很多,而且還節省了許多時間。”

“沒錯!”

方孝孺也道:“正如陛下所言,要想富先修路。”

“微臣諫言,接下來應該以京鳳鐵路為起點,向四面八方延伸...”方孝孺說著,看向朱允炆笑著說道:“說不定用不了幾年,我大明的鐵路就可以四通八達。”

當初修鐵路的時候,其實很多官員並不認可,他們覺得這就是胡作非為,在他們看來運輸還是主要依靠馬車,或者說依靠水路船運。

火車?

火車是什麼玩意兒?

一件新鮮的事物,想要讓他們快速接受,還是有些難度。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允炆當初成立科技五科時,都沒有在奉天殿宣佈,而是私下就敲定了這樣一個部門,直到一年後,鐵道科提出修建京鳳鐵路時,朱允炆才以聖旨的形式,要求周邊州郡必須按照鐵道科的要求行事。

雖然有聖旨。

但是初建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

月明她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