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折耳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退避三舍,武鍛大明,酸湯折耳根,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州城外。
燕軍大營。
朱棣安靜的在地圖上比比劃劃,好像在琢磨接下來該如何用兵,如何拿下眼前這座德州城。
屋內還有兩人,分別是大將張玉,還有朱高煦。
張玉面色沉穩,倒是一旁的朱高煦不時抬眼看向帳外,似乎在等什麼人一樣。
過了好一會兒,他嘟囔道:“都快兩個時辰了。”
說完,他回頭看向父親朱棣,問道:“父王,您說鄭和真的有可能說服盛庸嗎?”
派鄭和入城勸降,這是朱棣的意思。
雖然鄭和此前也給朱棣提出了不少的好建議,而且他還是道衍和尚姚廣孝的學生,但是朱高煦卻有些擔心。
昨日陣前,朱棣親自喊話,也未能說動盛庸。
今天派鄭和,難道就有可能嗎?
“試試看吧!”朱棣淡淡的回了一句。
“父王!”朱高煦又問:“如果未能說服盛庸,我軍又該怎麼辦呢?這德州城城池堅固,盛庸又有大量的火器,如果我軍不使用火炮攻城,這德州城,如何能夠攻下。”
原本以為父王會很確信,確信鄭和能夠說服盛庸,不想得到的答案卻是試試看,朱高煦無奈的抱怨著。
等他抱怨完,朱棣已經離開地圖,平淡的道:“為將者,應懂得隨機應變,根據眼前的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
朱高煦聞言一愣,倒是一旁的張玉有些激動的樣子。
“眼下優勢在朝廷!”朱棣道:“我軍雖然打了幾次勝仗,但是並未動搖朝廷的根基;”說著他嘆息一聲,然後說道:“鄭和雖然聰慧,但是本王以為,他很難說服盛庸。”
聞言,朱高煦與張玉也是微微點頭。
朱棣的話說得沒錯,雖然這一年多,燕軍確實打了一些勝仗,但是朝廷勝在人多勢眾,即便是輸了這幾仗,但是朝廷依然還有近百萬大軍,而燕軍此時全部加起來,也就只有不到二十萬人。
目前進抵德州的燕軍是近十萬人,留守大本營北平有五六萬人,正在朝德州趕來的,還有三四萬人。
若論兵力多寡,燕軍明顯處於絕對的劣勢。
而且,朝廷控制著絕大部分疆土,如果所有城池,都選擇閉城堅守,就燕軍這些人,想要打敗朝廷兵馬,難度還是非常大。
前面這一年多,燕軍能夠獲得幾場大勝仗,也是勝在燕王朱棣指揮得當,將士們用命,還有朝廷胡亂指揮,以及天子朱允炆的優柔寡斷。
但是現在——
他們好像發現有些不對勁,比如朝廷兵馬,不再像之前那樣急於求戰,無論是此前的滄州,還是眼下的德州。
若論兵力,德州也有十餘萬人。
但是朱高煦先頭部隊,也只有五萬人,十萬對五萬,本可以以多打少,趁燕軍長途奔襲,立足未穩,給予迎頭痛擊。
但是,盛庸除了在桑園和吳橋設定了一些兵馬阻攔,並未出城與朱高煦廝殺,而是選擇堅壁清野,閉城不戰。
太反常了。
包括朱棣在內,燕軍的一些高階將領,都發現了這個問題。
當然,還有皇帝下達的可殺令。
這讓朱棣不敢再像之前戰鬥時那樣,以自己王爺的身份,去阻擋朝廷兵馬,因為現在皇帝不在顧忌他的身份。
“王爺!”
張玉起身問道:“可是有什麼好的主意?”
看朱棣如此淡定,張玉有理由相信,或許王爺已經想出了應對之策,畢竟他跟隨朱棣也不是一天兩天,對他還是有些瞭解。
“嗯!”朱棣微微點頭,然後再次起身,來到地圖跟前,一邊比劃,一邊說道:“德州是我軍南北主要通道,打通德州,就可以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