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112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南統北,武當小道童,狐狸1124,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所謂的自北向南亦或是自南向北,都是按照現代對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為標準的,。
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正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古代所說的中原,今天的hen省。
中原隨著中華文明的茁壯成長,一步步向外蠶食,中原地區也在慢慢的擴張,但無論如何擴張,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都是在中原。
古往今來,我國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對天下的爭奪更是被稱為“逐鹿中原”,如此,自然不會存在自南向北的統一。
唐宋之後,江南魚米之鄉被生產力有了極大提高的人們開發出來,但南方多土族,土客之間,語言、文化、習俗多有不容,民族矛盾成為了統一的大難題。
明白了對於所謂南北統一的劃分,才可以真正去解析朱元章為什麼能成為封建帝王中唯一一個自南向北統一天下的人了。
第一點,朱元章能夠自南向北統一,根本原因要追朔到宋朝。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于靖康之變,康王趙構重建南宋朝廷,兩次遷都,最終定都於臨安府,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
此次遷都將大量的政治資源與文化底蘊帶到了南方,形成了一次政治、經濟、文化的大遷移,這給原本上層建築一片荒蕪的南方帶來了新的生機,富饒的土地,政治中心的轉移。
宋朝開放的經濟政策,都給了南方無數發展的機會,再加上北方的與中原的失陷,元朝末年反抗軍的發展大多都集中在南方,無論是朱元章、陳友諒亦或者張士誠,這些人的反抗軍基本上都位於南方,可以說,宋朝的南遷為自南向北的統一做好了完美的鋪墊。
再加上人們為了躲避戰亂,大規模的向南遷徙。南方人口劇增,為其經濟帶來了新的突破口。
北方人先進的種植技術,要傳到了南方,所以對南方的農業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當時的手工業出現了一位重要的人士黃道婆,她努力推廣先進的紡織技術,從技術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經濟強大,所以能夠有足夠的金錢養兵訓兵。
由於南方先進的手工業技術、種植技術,以及,大規模的人口,形成了了強大的經濟基礎,這對朱元章帶兵打仗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點,如同彗星一樣隕滅的元朝,為朱元章的統一打下了地基。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僅有98年的短暫王朝,也遊牧民族侵入中原後首個建立的全國大一統的帝國,對於元朝而言,古時是有跡可循的。
忽必烈就認為由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朝廷是他們可以效彷學習的物件,由遊牧逐漸變為農耕,學習儒教法禮,從而徹底抓住中原的這隻“鹿”。
在忽必烈生前,這個計劃一直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元朝似乎也在朝著正統發展,忽必烈在位期間,對蒙古族的古制做了相當多的調整,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士子的投效。
但忽必烈逝世之後,這項改革徹底陷入了僵局,上位的皇帝沒有忽必烈強硬的手段。
再加上蒙古族特色的忽裡勒臺,也即使蒙古議會,其中特殊的制度,為了元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在蒙古議會中,每個部落的長老都會參與其中,提出意見或者建議,元朝固然成為了封建王朝,不再是以前的部落聯盟。
但上層的政治形態,在鐵木真與忽必烈死後,再次出現各個部落的長老對皇帝政策開始指手畫腳。
長老們頑固不化的理念成為了元朝漢化最為艱難的部分,直至元朝滅亡,蒙古族的漢化也沒有進行了多少,反而是否漢化成為了元朝內部鬥爭的重要因素。
元末時期宰相脫脫手握百萬軍隊鎮壓叛亂,轉眼間就被政治鬥爭剝奪了自身的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