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李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頁,八路軍一一五師徵戰實錄,李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乙、假定第一步有利,又能過河,又能得到國民黨同意,則實行第二步。兩旅並列,分數路突然渡河,轉入山東境內,在津浦路東山東全境作戰,並以魯南山地為指揮根據地,並發展至徐海南北。在此步驟內依情況儘可能持久,然後實行第三步。
…………&rdo;
當時毛澤東準備派部隊去山東的目的,並不是因為山東缺少主力部隊,而是要&ldo;轉入安徽,以鄂豫皖邊為指揮根據地,為保衛武漢而作戰&rdo;。由此可見,當時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對中國的抗日事業真是耿耿忠心,不遺餘力。
1938年4月,黎玉赴延安向毛澤東匯報工作時,向毛澤東提出,要求派一個主力團去山東。毛澤東當即表示同意,並認為,一個團是不夠的,說:&ldo;看來還要多去一些。&rdo;
既然決心已定,八路軍就把決心付諸實施。
1938年6、7月間,以115師343旅685團第2營為基礎組成的永興支隊(支隊長曾國華)和129師工兵連與抗大分校的48位幹部組成的津浦支隊(支隊長孫繼先),奉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命令,挺進山東省北部德州附近的冀魯邊地區。他們是最早進入山東的八路軍主力部隊。7月上旬,這兩個支隊到達樂陵、寧津縣,協同當地抗日武裝開展遊擊戰爭,先後在慶雲縣西北黑牛王莊、寧津城殲滅偽軍2000餘人,開啟了抗戰的局面。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又決定調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委蕭華率一批幹部去黃魯邊區,統一領導那裡的武裝鬥爭。隨後,蕭華率領旅部機關幹部100餘人由晉西南進抵山東省樂陵縣。9月27日,成立了冀魯邊軍政委員會,並將該地區部隊整編為八路軍東進抗日縱隊,蕭華任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克明任參謀長,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5支隊、津浦支隊和第6支隊(由冀魯邊地方武裝編成)。第5支隊長曾國華,政治委員王敘坤,參謀長劉正,政治部主任劉賢權,下轄第4團(團長褚連三,政治委員朱廷憲)、第5團(團長龍書金,政治委員曾慶洪)、第6團(團長張策平,政治委員賴國清)。第6支隊長邢仁甫,政治委員周貫五,副支隊長馮鼎平,參謀長程政傑,政治部主任王輝球,下轄第7團(團長李子英,政治委員崔月楠)、第8團(團長楊柳新,政治委員陳德)、第9團(團長楊錚侯)、津浦支隊(支隊長孫繼先,政治委員潘壽才)。
部隊整編後,進一步開展遊擊戰爭,並成立了幾個遊擊支隊。
193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在這次全會上,毛澤東批評&ldo;一切經過統一戰線&rdo;的口號時說:&ldo;在敵後,只有根據國民黨已經許可的東西(例如國民黨的《抗戰建國綱領》),獨立自主地去做,無法&l;一切經過&r;。或者估計國民黨可能許可的,先斬後奏。例如設定行政專員,派兵去山東之類,先經過則行不通。&rdo;
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指示115師所採取的上述行動,就屬於&ldo;先斬後奏&rdo;的性質。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廣州、武漢,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加緊對國民黨實行政治誘降,而把主要兵力對付共產黨的抗日武裝。與此相呼應,國民黨頑固派也轉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加緊給共產黨和八路軍製造麻煩。而山東起義後組織起來的武裝既缺經驗,又缺幹部,派主力部隊去山東已是刻不容緩。於是,中共中央決定派115師343旅685團去山東微山湖以西地區,進行抗日鬥爭。
11月25日,毛澤東、王稼祥、滕代遠致電彭德懷,指出&ldo;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