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9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國對外攻伐的戰略上,龐涓一向主張的就是:&ldo;首滅秦&rdo;。
隴西秦國雖然荒僻,可卻是除燕國之外唯一和魏國接壤並且能夠一口吃下的產馬之地。魏國缺馬。天下皆知,正因為缺少戰馬,昔年吳起難以為繼之下這才操練出天下有名地魏武卒。龐涓與孫臏同為鬼谷門生,兵法戰策自然同根同源,在兵種的運用建設方面,騎兵擅長遠距作戰,善衝擊、襲擾、長途奔襲的優點自然知曉。就龐涓看來,一旦魏武卒全都騎上戰馬,其戰力只怕將會提升三倍不止。就拿這次攻秦來說,圍困櫟陽時龐涓曾使武卒與秦軍的精銳騎兵接戰。雖然雙方互有損傷,可秦軍勢在守城,因此即便有勝也不可能有機會打掃戰場,因而魏軍方面便撿拾了不少戰死的秦軍屍骸以及戰馬鞍具,龐涓便以戰獲的甲冑裝備武裝起了一隻小規模的精銳騎兵,至戰爭後期其實力甚至能和秦軍精銳騎兵不相上下。
尤其是繳獲的秦軍鞍具裡,那對看起來並不顯眼的腳蹬和樣式怪異的鞍具讓他眼前一亮,茅塞頓開。
只不過,戰場之上最為講究地便是一個用兵之道和兵勢。用兵之道固然是為將者之根本。但兵勢,也就是士氣才是一場戰爭能付持續的關鍵。自墨者出山為秦人駐守櫟陽城時起,龐涓便以知道想要一舉滅秦基本已無可能,其後魏被困合陽、丞相魏在安邑預謀篡位,要遷都大梁之事更是將他滅秦的最後希望完全扼殺。不得已之下,龐涓這才迅速班師,趕回國內企圖尋找良機火中取栗,渾水摸魚。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也就在他下定決心要立此大業之時,魏卻是被墨者放了回來。讓他當場嘔血三升。
&ldo;中軍司馬何在?&rdo;龐涓放下手中記載了關於秦國驪山大營的偵查簡牘,揚聲喝道:&ldo;為何不見櫟陽回報?&rdo;
一旁的軍務司馬回道:&ldo;中軍司馬前夜啟程前往晉陽催討糧草,尚未歸反。昨日櫟陽回報。秦國關隘目下正閉關索拿外國私奴商人,例報怕會延誤些許時日。&rdo;
&ldo;索拿外國私奴商人?&rdo;龐涓聽來奇怪,迅即便把此事放置一邊,反是問道:&ldo;秦君嬴無敵動向如何?&rdo;
軍務司馬答道:&ldo;上前日來報,秦軍已過汝水,想必今日應至韓國南梁。&rdo;
南梁已是韓國腹地,聽到如此訊息龐涓總算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一早得知嬴無敵率領兩萬大軍從熊耳山赴韓迎親之時。龐涓可是萬分也不相信剛剛作為一國之君的嬴無敵。不組織大軍攻魏血恥反倒去韓國迎親。現在看來,或許是自己將一切都看的太過傾向於戰場兵事。秦齊結盟,好處自多,如果自己身為秦國國君,眼下的當務之急相較之下自然是與齊聯姻,然後合兩國之力一東一西兩面夾擊魏國,方是上上之策。
思慮至此,龐涓略為交代軍務事項之後,這便信步踱出帳外。
眼下,夕陽以至山側,再過不久便是日暮。雖已是秋末時分,居於華山腹地的魏軍大營周圍四野卻全是一片泛黃地草野荒原,尚是秋意盎然。龐涓望著漫天暮霞與連綿十數裡營地裊裊升起地炊煙,以及巍峨不群的華山,不覺生出一腔感慨。
至今日,他已經出山十年了,雖然十年大小徵戰百十場,不算小勝,大勝半數有餘。便是六國伐秦之戰,也是先敗後勝,直逼秦國都城之下,圍困半年有餘。可雖是武勛卓著,但在天下人眼裡,他龐涓還遠遠達不到名動天下的境界。
唯一可說是名動天下的,便是當年構陷同門師兄孫臏之事。
作為一個戰國生人,必須要有一舉牽動天下格局的功業,才算真正達到了戰國名士揚名的最高境界:譬如魏國李悝的變法,一舉使魏國成為超強大國而舉世聞名;譬如吳起,除了是戰場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