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9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即,老白龍便倚老賣老,向無敵開啟了話匣子。話說縣的孟西白老三族,向來被秦國公室當作&ldo;國人&rdo;對待,其地位本來就與依附隸農不可同日而語,甚至與普通的自由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白族的最特殊之處在於,在孟西白三族中,惟有白族是世代耕作太子封地!
所謂太子封地,也是秦國在春秋時期的傳統做法,一旦當朝太子的身份地位明確,無論其年長年幼,都有一塊儲君封地。這種封地與權臣世族的封地不同,首先農家庶民是無權來耕作宗室封地的,因此白氏家族被即便耕作太子封地,也依然是顯赫的&ldo;國人&rdo;身份;二則,歷代的太子對封地民眾只有象徵性的治權,卻沒有實際指使封地民眾的權利。
也就是說,這塊白氏耕作的太子封地既不象世族的領地那般由太子來直接治理,也不似普通的國土那樣歸郡縣官府治理,太子府向縣封地派出的常住官吏只有一個,而且不管民治,只管督導農耕和收繳賦稅。三則,太子封地享有許多農人不可企及的特權。最簡單的一點,若逢天旱,百里渠的渠水便要首先保證太子封地的農田澆灌。如果縣令執行不力,或有與封地搶水之類的仕發生,封地的常住官吏就會立即上報太子府,給予嚴厲懲治。
但是,無敵在河西搞出田畝新制之後,對享受著如此特權的白氏族人自然影響不大,可領地裡那些實際幹活的戎狄附民和佃農、隸農卻是心眼活泛了起來。不到兩個月,太子封地內的領民便跑了一半以上,而缺少勞力耕作的太子封地,產量便不能保證了。或許太子封地豐收與否對無敵或兒子不敗來說算不上一件大事,可對白氏族人來說這卻是天大的事。
一來白氏歷代耕作太子封地,年年的稅賦都是縣各地之首,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而來信奉巫卜之術的白氏族人也認為,太子封地的豐收與否也事關國運,若是太子封地不豐收了,只怕秦國的國運便會不妙。
另外,公室貴族必須對國家有大功方能封爵封地,不能僅憑貴族身份享有封地。而河西田畝新制推出以後是人都知道是個好法令,也大有向秦中發展的趨勢,若是日後果真在秦中推行,太子的封地萬一要是被取消了,白氏族作為太子封地所享有的特權也將隨之煙消雲散。所以白龍心裡很是不爽,覺得這新法令猶如一隻野貓一般,時時刻刻都在撩撥著那些佃戶隸農的新,透出一股斜乎勁兒。眼看著太子封地裡逃民逃戶的人越來越多,並且田地也因為卻了人伺候而顯出減產的跡象,覺得事關重大的老白龍只得硬起頭皮來櫟陽參加這次堂會,想要找出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白龍徐徐將自己的想法和眼前面對的困難說出之後,無敵便笑道:&ldo;老族長可是想要本公給出一個決絕的辦法?&rdo;
第一部 隴西烽煙 卷八 征伐四野-卷十 巴蜀之戰 【第197章】 太子不敗
縣的太子封地固然是一個作為豐收與否的標杆存在,可太子封地的賦稅向來都是兩成,並且災年減半,豐年也不加。而秦中秦西各家世族封地也都是兩成至一成半的賦稅,並且每年各家都是有這樣那樣的藉口或少交或緩繳,因此整個秦中秦西加起來所繳納的米糧還不如只佔秦國三分之一不到的秦東多,而秦國之所以能和魏國硬抗這些年,完全是靠實施初租禾法的秦東和國君直領封地的賦稅在苦苦支援。
這是秦國的現狀,人人都心知肚明的現狀,現在國君當面挑開了這個瘡疤,叫這些多少還有些廉恥心的老世族們如何不臉紅。
也就在老白龍滿面羞愧,不知道怎麼說好的時候,無敵卻是起身道:&ldo;今日,借著這個機會,本公將正式知會各家老世族。大秦有祖制、有國法,本公變法不會違了祖制,各家世族也不能因為祖制而違了國法。秦中秦西多年來或因天災、或因人禍、拖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