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於給流民發放土地的事情卻又引發了不小的仕,就衛鞅報來的主要有三個情況:一個是有些流民舉家回流,可家中子女甚多,且其中成年者少,對每戶只能申領三丁三口不到十畝田地的政策抱有怨言。再一個是,一些鰥寡估,獨立成戶,獨丁獨口若是光分那點田地也養不活人。最後一個,便是近期有大量的所謂流民,竟是從秦西各地向河西遷徙,並且處處以老秦流民自詡,要求官府優先於魏國回流的流民給他們安置田地。
對於這三個問題,衛鞅提出的辦法不外是分家、閤家和勸反。也就是讓家中成員多的家進行合理的分家立戶,再讓鰥寡估搭配成家,最後再將這些秦西來的流民全部勸反回原籍。
對於這個處置,無敵自然是不能認可的,給衛鞅的指示是:對於人口多的流民家,不可強制讓其分家分戶,眼下大咸陽的建設即將啟動,很快國府會釐定出各類用工的薪金,然後在河西設立報名點讓家中人口多的來鹹陽參與建設,這樣這些人口多的家就可以有效分流,婦孺老弱可以在家務農,青壯出來打工賺錢。至於鰥寡估,也不可強行撮合,可讓其掛靠在家人口組成條件合適的民戶負責贍養,由此該戶申領其田畝,並可適當減免該戶賦稅。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孤寡老人,可以找一戶家中青壯多的人家負責贍養,而老人的兩畝田地便由這戶人家代為耕作。
而對於那些從秦西遷來的流民,則要仔細甄別,當真是貧苦百姓需和魏歸流民一視同仁好生安置,若是由各家老世族派來徵地鬧事,大咸陽的建設工地尚缺不少廉價的勞役,可適當地為這些人解決生計問題。
第一部 隴西烽煙 卷八 征伐四野 【第176章】 河西之變
將衛鞅派去河西,讓他主理田地的清丈釐定分配工作,本就是無敵祭出的一塊試金石,看他是否當真能擔得大任。而對於此點,衛鞅又何嘗不是心知肚明,因此在抵達了作為此次河西清丈工作的行轅華山大營後,衛鞅便廢寢忘食,日以繼夜的工作。
此次,隨衛鞅一同前來的只有內政部下派給他的十二名三等書吏。雖說他有赤王劍,可以調動河西的所有官吏幹員,但這把尚方寶劍必須留在最關鍵的時候才能當做殺手鐧使出,不得已之下,衛鞅只得留下六人在華山大營協助嬴虔對核定卸甲的老兵進行登記造冊的工作,自己親自帶著六人下到各鄉縣,親自監督當地本屬於魏國歸復的官吏進行土地清丈工作。
自從吳起打下河西之後,魏國對河西的治理可謂是一刻都未放鬆過,只不過老公父嬴師隰猶如瘋子一般,幾乎年年都要引兵與魏接戰,使得原本號稱膏腴之地的河西比之魏國腹地無疑形同雞肋。
也是,你想想看,河西夾在秦國和魏國當中,秦國年年都會發兵攻魏,並且時機大多都是在秋收前後,目的就是要在秋收之前殺到河西,連芝麻帶谷的將河西地面上的所有農作物全都收了,等同於河西地面上的老民百姓耕作一年,實際上是為老秦人白打工。正因如此,河西地面上的百姓對秦國自然是恨得要死,雖然其中不少百姓的老輩在幾十年前還是秦人。
所以,衛鞅當時才會向老公叔丞相提出應對秦國的&ldo;秋守春戰&rdo;策略。
二年七月初九,華山特使行轅。
衛鞅著一襲繡有銘文的白色吏服,正在伏案疾書。此刻他筆下所寫,是將要稱送國君關於河西土地田畝分配的情況,以及他根據當地的實際所制定的一些條令和律法。不過盞茶時間,他便將一份空白的簡牘寫滿,待墨幹捲起簡牘之後。這才省起一事,向營帳內正在伏案謄抄法令的書吏喚道:&ldo;櫟陽公文為何此時未到?&rdo;
一名書吏起身答道:&ldo;特使大人,此事營官一個時辰前曾來報備,道是鄭縣官道阻塞,信路不通,公文或會晚些送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