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8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若要想一口吃掉一萬五千地精銳魏軍,以無敵手中的兵力而言實在是太過冒險。==雖然戎狄部族計程車兵在騎術和武勇方面和老秦子弟相差無二,但若要正面硬碰硬的作戰,必然將要面對大梁三萬餘守軍的迎頭痛擊。而突襲作戰也不可能一役便將這些精銳全數殲滅。因此無敵此次的作戰計劃是將結寨城外和大梁城形成犄角之勢互為屏障的援軍趕入城內。
為此,無敵特別命營中的匠師採伐粗大毛竹,造出了在這個時代無異於&ldo;大殺器&rdo;的火龍炮!無光。
四千秦軍分為四隊,駕著百餘部投石機車悄然上路,而餘下八千秦軍驅趕著進萬匹戰馬悄然向大梁城外的萬餘援軍大營摸去。
由於此次魏軍來地倉促,一萬五千餘人的軍旅並未攜帶足夠的營帳和營造兵,因此目前居於城東的木寨並未修建完畢。古時軍旅的行營分類繁多,各種兵書當中都有對營寨搭建的觀點和講解。而在冷兵器戰術戰略尚未勃發的戰國時代,對營寨的搭建還未有漢代、三國、唐宋元明那般講究。魏軍行進之時結營多是以戰車或運載物資的車輛圈在營外,內裡搭建帳幕休憩。而防禦工事則是砍伐樹木,繞營困紮成柵便算完備。
四更時分。四千&ldo;看門&rdo;秦軍各就各位,八千主攻援軍木寨的秦軍摸至魏軍木寨前兩裡處停下腳步。魏軍託大且戰國時代地戰爭形態並不凸顯夜襲之威,因此營寨周圍只有稀稀落落的遊動崗哨,並未放出探馬斥候和暗哨,使得秦軍可以摸至近前。
五更初刻,兩百名秦軍士兵人手一壇濁油在衝鋒陣前倒出兩百條油線,而後便有軍士取出松脂香棒吹著點燃火把,將這兩百道火線瞬時點燃。四千秦軍騎兵分為四縱。沿著火線向魏軍大營發起衝鋒,騎兵們手持火把順著火線疾馳。只需手中的火把往地上火線一劃便燃。
黎明前,大地之上最是黑暗!
地平線上,突然亮起火光好似四條遊龍一般的火蛇,這兇猛地火蛇突然竄出不說,隆隆馬蹄之聲竟是震耳欲聾。還未待魏軍的斥候回過神來,便見黑夜之中無數騎兵手持著火把正向著營寨發起衝鋒!
兩裡之地,迅馳而至。魏軍也算訓練有素,遭遇敵襲之下只不過愣了不到二十息時間才敲響警號,但此時秦軍騎兵早已突進至了寨前。只聽一聲低咆,奔至寨前的騎兵左右一分環寨而走,而他們手上的火把則似流星一般拋入寨中。首發君-子-堂當然,僅僅丟些火把顯然是不夠的,火把丟擲之後士兵接著便取出馬鞍掛兜裡一個個栓著草繩的小陶罐,打著旋兒向魏軍的木柵和營欄拋去。
與此同時,當魏軍營寨的火光升起只是,負責看守大梁四門地四千秦軍也發動起了工事。原本偽裝在離城三里之外地投石車部隊立即順著同往大梁的通衢大道策馬狂奔,不過半刻時間便已奔至大梁城下千步之處,也就在梁城守軍還在詫異為何援軍營寨冒起火光只時。城門外再次出現地那些數日前用飛火流星襲城的奇怪敵軍立時讓守軍肝膽俱裂,奪路而逃。
還是老套路,在離城千步之地。數十輛投石車一字排開,一聲令下便聽&ldo;嘿哈&rdo;之聲暴起,數十枚飛火流行再次從城下升起,向城門奔來!
中國古代的城市多是城堅郭厚地四方形城池,春秋戰國時期的築城風格多為四方城池,且只有極少數護城河直通江河的城池才會多加開水門。因此,一旦城市被包圍,敵軍攻城之時主攻的物件多是城門而非城牆。開的城門越少,越是利於城市防守,所以古代城池多為四門設計。四門設計的好處是便於防守,而弊處卻是隻能被動防守:一旦被人堵住城門,便無法出城與敵接戰,只能將被動等著敵軍發動城池攻堅戰。
而且,只要方法得當,只需要極少數兵力便可扼守住城門,使城內守軍無法出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