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5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世族之所以覬覦著河西的土地,是因為土地能給他們帶來利益。在當時那個年代,只要有土地便有收成,有收成便代表著有錢糧。反之,土地就等於是錢糧,誰家的土地越多,實力也就會越強大。
而現在,無敵卻是準備著給他們換換腦子,準備給他們本錢做做生意。
誰家也不傻子,對於秦國的老世族來說。任誰都明白種地和經商比較起來根本就沒得比。只是隴西老秦太過貧瘠,並且長期處於老少邊窮地區,老百姓的觀念落後,縱然知道經商要比種地來錢快,可一無本錢二無經驗,自然不敢輕易貿然吃。而無敵提出的辦法就很有愛了。專門開個商學來教授老世族的年輕子弟學習經商,並且還提供本金,賺錢盈利之後利益均分,這等好事無異於天上掉下的大麥餅,誰不幹誰就是傻逼。
而老甘龍那夜的呵斥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老甘龍代表了在秦國舉足輕重的甘氏一族,見於如此事態,孟西白三族只好秘密聯絡起各家詳細商議。而得出地結果卻很是讓人詫異,除掉孟西白、楚羋、由於、子車這六族內部還有一些意見以外。百餘支老世族中的大部分竟然對簡兵令抱著支援的態度。這是因為,這次國府將要裁撤的接近十萬老兵當中,他們各族的族人佔了其中的絕大多數。若是按照以往秦國地慣例來分配。只怕河西的土地大半要落入六族的囊中,他們這些旁支小族至多是跟在後面分到一點肉湯而已。誰叫六大族的子弟素質極高,一旦進入軍隊便能很快被簡拔為將領和軍官,而這些小世族的子弟只能當個大頭兵。就說有一支遷而的來徙戎狄部族熊氏,在這次卸甲的老兵當中竟然有三千餘人被核准,按照每人十畝的數目,這一口便吞下了河西三萬餘畝的良田,若按照以往地軍功分配製度,怎可能落到如此好處。
對於一些小世族來說。無敵的這種分配製度其實更能讓他們接受,因為一旦他們的族人當真分到了河西地土地,族人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不說,每年族人所上交的族敬也將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當時地秦國依舊還秉承著從遊牧民族傳承下來地習性。族中公有地財產為全族所有。而族人也須按照一定數額上交自己地收益。一旦族人有事。世族便會出面擺平。若族人遭遇天災。世族也會主動施以援手。這一來。雖然大大降低了官府地行政成本和民政救助力度。卻也造成了老秦人首先團結在以族領為核心地世族之下。其次才團結在以國君為核心地國家當中。
因此。在老世族密集地合縱連橫當中。無敵將老國後這枚棋子放到了關鍵地位置上便拍拍屁股領著一群官員出巡隴西全境去了。反正老世族們若是識相便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是當真想要鬧事便讓老國後給他們再來一次當頭棒喝。雖說現下老國後已經把駟車庶長地官位轉給了二哥嬴渠梁。可人人都知道實際上老國後才是真正地幕後黑手。
二年四月十二。秦中鹹陽。
這一日。無敵帶著公孫賈、衛鞅、申不害以及家眷白荷、白雪、贏玉等人來到了老家鹹陽。略為安頓之後。無敵便命親衛備馬。領著眾人出城。北上宗山。
宗山位於鹹陽城外。西望涇河谷地。處於咸亨和陽裡兩縣地中間部位。一行人來至宗山半腰。便已經能隱隱看見山下鹹陽小城全貌。無敵丟下馬鞭翻身下馬。指著山下整片地涇河谷地道:&ldo;此地周稱程伯國。後改名畢郢。再改岐周。簡公時稱渭陽。後於咸亨、陽裡之間又建一城。人稱鹹陽。&rdo;
商朝武丁時期。司天官吳回後裔受封於渭水北塬一帶。建立&ldo;郢&rdo;國。亦稱&ldo;程&rdo;國。周滅商後。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姬高地封地。史稱&ldo;畢郢國&rdo;。至秦時。先稱渭陽。後稱鹹陽。在原本地歷史中秦孝公十二年。得商鞅建議而在鹹陽老城之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