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狄無奈起身,向單伏拜了下去,道一聲:&ldo;先生大才,櫟陽之事,請先生教我!&rdo;
單伏呵呵一聲笑,卻是擺手側身道:&ldo;不敢不敢!此事有何教之,以伏之陋見,君上當順其自然,靜觀其變!&rdo;
此時吳狄,已然明白了單伏為什麼一開始便問自己是否重手足之情,又擺出了&ldo;義、利、德、道&rdo;的大道理,竟然是一眼看穿了吳狄想要保二哥渠梁的想法。可是,吳狄卻又不能告訴幾人,按照原本的歷史二哥渠梁應該是能夠對付這次危機的,可眼下看起來貌似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幹擾了歷史程序,出現了蝴蝶效應。
是順應事態自然發展,還是出手修正歷史,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歷史上的秦孝公嬴渠梁,雄才大略,任用商鞅變法圖強,為日後的大秦一統六國打造了堅實的基礎。而大哥嬴虔這個人,卻是在歷史上根本就不曾聞名,他能夠幹好二哥渠梁的活兒,扮演好這個角色嗎?
這個事情看上去,很難!
草草結束了這此行前會議,吳狄便開始著手準備赴櫟陽的事宜。
此去櫟陽,自然是要飛鷹騎護衛在旁,而吳狄也準備好了送給大哥二哥的禮物。第二日一早,吳狄便來到了下游的武器作坊,檢視他要工匠秘密打造的武器裝備。
武器方面,吳狄設計的主手兵器是一把長達一丈二尺的加強版三稜軍刺,副手武器除了白荷的家傳青銅劍之外,還有數十把微縮尺寸的無柄三稜軍刺。
加強版三稜軍刺被吳狄命名為&ldo;無敵戕&rdo;(吳狄槍),由於此時尚無&ldo;槍&rdo;這個字,因此以&ldo;戕&rdo;(也念槍)替之。&ldo;無敵戕&rdo;以八尺槍桿,三尺刺尖和一尺配重尾椎構成,刺尖在保持了三稜軍刺慣有的鋒利之外,刺刃部分也進行加寬,並且三刃靠近槍柄部分的地方都開了六個鋸齒口和六條血槽,使得這件奇形兵器具有了刺、割、鋸三種特性。
鑑於陽穀出產的赤鐵原礦品相不高,並且工匠中也沒有能夠鑄造神兵利器的大師級人物,因此這把兵器的鍛造是吳狄自己一個人獨自進行的,採用了千疊鋼、滲碳和回火等工藝。其中光是為了一塊能夠達到百鍊標準的原鋼,就廢掉了近千斤的鐵料,而槍桿部分為了獲得韌性和強度,吳狄聽從了老匠師的建議,用青銅整體鑄出,再以秘法復韌,因此這無敵戕的槍桿看起來卻是金色。其後在對刺尖滲碳和回火的工序當中,吳狄更是秘密的使用了煤炭煉焦,才得到了這把眼下看來威力絕對達到神兵級別的兵器。
(百鍊就是將鐵料反覆摺疊鍛打百次。)
就吳狄試驗的情況看,眼下各國主流的皮質甲冑在無敵戕的尖刺之下根本就是形若桑紙,一捅就穿,而刃口部分也鋒利得幾乎達到了吹毛斷髮的程度,在劈砍方面絲毫不比常規的劍、戈遜色。而鋸齒口的用處更大,當這吳戕扎入人體後,鋸齒口可以瞬間將人體乃至人體表面的甲冑切割鋸裂,用來造成更大的傷害。
而作為副手武器的微縮版三稜軍刺則和吳狄後世在軍隊中使用的國刺差不太多,只是將體形縮小到了九寸(21厘米),並且去掉了刺柄,尾部刻陰槽作為風動穩定翼,完全是作為投射的飛刺來用。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因為後人吳迪曾經痴迷一部叫做《尋秦記》的小說而在部隊裡苦練過投刺,到後來果然摸索出了一手投刺絕技,能夠做到十五米之內,刺無虛發!
而兵器之外,便是甲冑了。
由於戰國時代普遍還是皮甲當道,因此在甲冑的設計上吳狄花了很大的心思。
首先,由於不能太過特立獨行,因此吳狄設計的甲冑都是皮甲,不過在自己和子岸的兩套皮甲關鍵部位上內嵌了極薄極輕但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