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狄早將這二十餘門客看在眼中,每人身上不過都是一把短劍,什麼多帶了十副弓箭的說法,想來也是按每人標配一劍來計。當下吳狄心中略略一思,也是有了計較:&ldo;昨日不是伐了些秦竹,王郅可在。&rdo;
&ldo;嗨!&rdo;王郅應聲答道。
吳狄向王郅吩咐道:&ldo;你帶我門下十人再去伐些秦竹來,每竹粗細以一寸為限,過細、過粗不伐。&rdo;
派出能派的人手,吳狄便要剩下的門客來到村正的院內準備動手製作簡易武器。
後人吳迪曾在軍中接受多年訓練,在野外求生和山地作戰中可能會用到的各種陷阱、簡易武器的製作自然是輕車熟路,當下吳狄便帶著眾人以秦竹為原料,製造竹槍竹矛。有一點不得不說,所謂竹槍竹矛並不是把竹子一頭削尖磨礪便可,這竹槍的槍頭切口基本有四大類六小類,八種加工工藝和十二種使用方法。
最簡單的當然是將竹頭削尖就可拿著捅人,但要是用來作戰,還需要以油脂熱滲、烈火猛烤、開鋒開刃、滲毒鑲尖等工序。吳狄帶著眾人製作的是最為實用的三尖兩刃竹槍,槍頭的竹片斜切成一個三尖兩刃刀的模樣,再用油脂滲泡,並用小火將竹枝烤硬。
至於為什麼不用單尖的那種竹矛,其實是這種竹矛的威力並不如後世影視劇裡描寫的那般厲害,而三尖兩刃槍的主要殺傷力來源,不是依靠槍頭三支一寸長的槍尖,而是槍尖上塗抹的蛇毒。
而恰好,來援吳狄的門客當中,有一個叫做固和的清瘦青年,習有一手捕蛇絕技。
待至吳狄等人將竹槍製備得差不多時,固和也抓來了幾條還在冬眠的劇毒蛇,將取毒滲毒的事務交代下去之後,吳狄卻是甩手走開,一個人獨自在村裡閒逛起來。
春秋戰國時代的田園,由於井田制的原因,存在著一個比較特殊的特色。那就是每個農戶的居所,都是建立在各家井字型田地的中央,於是也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情況:各家各戶都在各自的井田內各自為政。
所以在《老子》中如此描繪道:&ldo;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rdo;
這話的意思是,指百姓在各自的井田裡勞作,全部自給自足,因此便不用與外界發生任何關係,以至百姓之間縱然是隻有&ldo;雞犬之聲相聞&rdo;的距離,也可以做到&ldo;老死不相往來&rdo;。大家都自給自足、不與外界發生關係了,也就不會有利益衝突,也就能和和氣氣、與世無爭,這便是老子和孟子推崇&ldo;無為而治&rdo;的最高境界。
而野羊溝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是無法做到井田而居的,單是每隔三四年間穿谷而過的韋水支流便必然會發一次洪水,這種情況下還要在山谷腹地井田而居,那不是十足的犯傻麼。因此這野羊溝的五十餘戶人家全都聚居到了山谷南側的一處山陽緩坡處,團寨而居。
細細的勘探了地形後,吳狄的禦敵信心又是增強了幾分。雖然整個村落都是以柴木包夾泥土而建,既不防震,也不防火。但是房屋之間由於錯落無序,間隙和走向對設伏偷襲極為有利。吳狄甚至心中計較,只要給他足夠的設定機關陷阱,哪怕對方來百十個人,他一個人也可能將之全部狙殺。
當然,前提是吳狄手上至少有一把能夠在三十米外打狙擊的重弩。
不過吳狄並沒有立即開始動手,他還要等待訊息。就眼下看來,如果對方沒有探得他在此處的訊息,便可得到足夠的時間在外圍佈置,不必將戰火引入村落,而將來敵殲滅在野羊溝之外。
可萬事皆不由人願,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不過晌午,外出打探的獵手探子就相繼回報,野羊溝外歧路南北兩端各來了近百人馬,到達地頭便迅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