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半響,喧譁之聲才自漸漸散去,只聞由遠及近有人呼喊:&ldo;各軍頭領,速速前來分糧!&rdo;
&ldo;有糧了……&rdo;王良歡叫一聲,從帳幕一角翻出了一個瓦罐,移自帳前石塊磊成的灶上生起火來。吳狄也出得帳來,愕然的看著滿營的軍士猶如出閘的猛虎一般向營門處撲去,似乎以吳迪的後世所知,軍旅之中向來都是煮的大鍋飯吧。
不一會,當瓦罐裡的清水快要沸騰之時,一個壯如巨熊的大漢冷口冷麵的負著一袋糧食徑直向吳狄兩人所在的帳幕行了過來,王良老遠便認出來人:&ldo;柴頭領,狄哥哥醒了……&rdo;
坐在帳幕一角的吳狄也看見了來人,但夜晚漆黑一時也還分辨不出來人的相貌,只聽一把渾厚的男聲低沉道:&ldo;良啊,將這馬肉洗洗切成塊煮了,粟米就煮上三合吧……唉,這可是櫟陽令大人用命換來的糧食啊……&rdo;
說完這些,一條壯碩的身影便掀帳入了進來,帳內無燭,吳狄只能就著帳外透來火光粗略打量了一下來人。這壯漢身高怕有八尺(1秦尺=23厘米),髮結頭頂,面現橫肉,一道猙獰刀疤自左額而下,過眼角經面頰直達腮顎,雙目怒圓有神,鼻開口擴。
漢子進入帳中,先是掃了一眼帳角的吳狄,然後便長嘆一聲盤膝席地而坐。
&ldo;頭領,這是所謂何事?&rdo;吳狄有些不解,按照之前與王良閒聊時得到的資訊,今日與魏軍之戰秦軍算是小勝了一場,斬首達三萬餘,而今日死士營突擊魏軍的魏武卒方陣也立下了大功,怎地這柴頭領如此的唉聲嘆氣。
&ldo;櫟陽令死了……&rdo;柴頭領有氣無力的應了一句,接著便突然哽咽了起來,好半響才嚎出了一句:&ldo;是生生連傷帶餓而亡啊……&rdo;
也就在這時,整個秦軍大營內,突然飄來了一陣低沉歌謠聲,如同人浪一般迅速的向四面八方席捲而去,幾乎每一個聽到的人都會以低沉的聲音跟著節奏緩慢的應和著,就連柴頭領也低低的哼唱了起來:&ldo;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誓不休戰!&rdo;
吳狄心中思索,也知道了柴頭領為何會因為櫟陽令之死而如此悲傷,須知眼下秦國的國都並非鹹陽,而是櫟陽。櫟陽令其人吳狄雖然所知不詳,但卻知道死士營中超過半數之人都是櫟陽人士,據說櫟陽令其人律法嚴明,執法公正,很是深的櫟陽百姓的愛戴。
低沉的隴西民謠在秦軍大營上空來來回回的飄蕩著,似乎是在體現著一種意境,一種哀傷,一種決心。秦魏之戰,其源頭是要奪回近五十年來被魏國奪取的失地‐‐河西之地,將魏國趕回黃河東岸,趕出函谷關!
以秦人吳狄的知見,魏國從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後,國力大增,又用吳起做了上將軍對諸侯作戰。三十年間,吳起率領魏國鐵騎攻下函谷關,大小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函谷關失守!少梁山地的龍門渡口同樣失守!秦國的門戶洞開!若非吳起被魏國群小陷害而被迫逃到楚國,秦國真有可能被魏國吞滅。
而現今的秦王嬴師隰卻沒有絲毫退卻,他祭奠宗廟,慷慨立誓:東遷櫟陽,誓死奪回大秦失地。東遷櫟陽以後,嬴師隰宵衣旰食勵精圖治,親自率領秦國軍隊和魏國大軍展開了長期惡戰。二十年中打了大大小小三十多仗,竟然沒有一次敗績。最大的一次勝利是前年黃河西岸的石門之戰,一戰消滅魏軍六萬,將魏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