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7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說進入了帕米爾高原後,便是大月氏的地界,此地實際也是無主,而大月氏在秦人口中又稱為禺知、禺氏、牛氏等,後來也有譯作月支,本就是戎狄部族的分支,是數百年前從嬴氏部族中分離出去的部族。當大月氏的部族得知他們這支龐大得讓人瞠目結舌的使節團竟是秦國派往西域,並且和大月氏死敵匈奴硬撼數戰皆凱,一舉剿滅了長期在新疆盆地內流竄的五個南匈奴最大部族後,當即便把秦國使團當做了親人,並派出族中最精銳的勇士作為前導,一路護送著秦國使團進入了波斯帝國的境內,向裡海行去。
此時的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了整個伊朗高原,而一統了古巴比倫和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大流士一世(前5211年至前5年)不但四處擴張波斯的領土,還在中、西亞的地區的土地上建立了縱橫交錯的波斯御道。史料記載,這位帝王喜愛愛琴海生產的鮮魚和故鄉帕提亞的水,為此大流士建立了一條連線安息帝國首都蘇薩(位於底格里斯河下游流域)到小亞細亞和國土各地的&ldo;波斯御道&rdo;,這條僅由王室使用的皇道在沿線各段設立驛站,藉助每個驛站的好馬和馭手將皇室所需要的一切透過這條道第一時間送至首都,再將帝王的指令傳播到波斯全國。依照皇道的效率,一位身在帝國邊陲向大流士進獻快信的人只需九天即可送至首都,而同樣的距離對於普通人而言需要三個月。
幸運的是,當森老率領的使節團進入波斯帝國之時,自然驚動了波斯帝國的現任皇帝阿達薛西三世。一個來至東方,多達三萬人的使節團也立時引起了波斯百姓的舉國熱議,在進行過友善的溝通後,阿達薛西三世啟動&ldo;波斯御道&rdo;迎接來至東方大秦國的使節,前往波斯帝國最奢華的首都‐‐巴比倫。
卷十一 塑國築鼎 【第277章】 彼時西域
私事外出剛回,為了不開天窗,先上傳3000字材料……
一會更正內文,對堅持訂閱的各位書友表示萬分歉意。
公元前1世紀以前上古時期
早在遠古時期,雖然人類面對著難以想像的天然艱險的挑戰,但是歐亞大陸東西之間並非像許多人想像中那樣地隔絕。
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著一條由許多不連貫的小規模貿易路線大體銜接而成的草原之路。這一點已經被沿路諸多的考古發現所證實。這條路就是最早的絲綢之路的雛形。
早期的絲綢之路上並不是以絲綢為主要交易物資,在公元前15紀左右,中國商人就已經出入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購買產自現新疆地區的和田玉石,同時出售海貝等沿海特產,同中亞地區進行小規模貿易往來。而良種馬及其他適合長距離運的動物也開始不斷被人們所使用,令大規模的貿易文化交流成為可能。比如阿拉伯地區經常使用,耐渴、耐旱、耐餓的單峰駱駝,在公元前11世紀便用於商旅運輸。而分散在亞歐大陸的遊牧民族據傳在公元前世紀左右即開始飼養馬。雙峰駱駝則在不久後也被運用在商貿旅行中。另外,歐亞大陸腹地是廣闊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對於遊牧民族和商隊運輸的牲畜而言可以隨時隨地安定下來近補給水、食物和燃料。這樣一來一支商隊、旅行隊或軍隊可以在沿線各強國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存在或激發敵意的情況下,進行長期,持久而路途遙遠的旅行。
最初的發展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墳塋的考古中人們發現了產自新疆的軟玉。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紀,中國就已經開始和西域乃至更遠的地區進行商貿往來。依照晉人郭璞在《穆天子傳》中的記載,前963年周穆王曾攜帶絲綢、金銀的貴重品西行至裡海沿岸將和田玉帶回中國。雖然這種說法的真實性還沒有定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